解放战争中最难打的一场战役——豫东战役。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少有的以弱胜强还实现速胜的战争,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以120万兵力战胜了430万国民党军队,总歼敌
这个问题不禁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类文明数千年时间,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虽说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里面,但毕竟承载了太多的流血牺牲,所以静夜史认为战争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而在静夜史看来,历史上打得最艰难的战争要数抗美援朝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打得最艰难的,要数第一次战役。
关于这场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中华儿女并不陌生,这是新生的共和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与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进行的惨烈较量。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阵亡超过19万,伤亡总人数超过38万人的巨大代价。
在这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之所以说第一次战役最为艰难,静夜史认为除了万事开头难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出尔反尔,使得我国几乎以血肉之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铁洪流。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朝鲜半岛作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后也成为美苏两国争夺的焦点。
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南朝鲜和北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在1948年分别建立了朝鲜和韩国。
但朝鲜明显比韩国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访问苏联,自以为得到了苏联的默许后,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了朝鲜战争,企图一举统一朝鲜半岛。
但朝鲜的行为很快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干涉,美国操纵联合国于1950年7月7日成立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担任总司令,开始大举干涉朝鲜内政。
随着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战的成功,朝鲜战局迅速被逆转,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乘胜追击。
面对联合国军咄咄逼人的态势,共和国在1950年9月30日,强烈警告美国不许越过三八线,否则不会坐视不理。但麦克阿瑟对此置若罔闻,1950年10月1日,联合国军大举越过三八线,疯狂向北推进,目标直指鸭绿江。
与此同时美国飞机还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轰炸不断侵犯我国主权。而在朝鲜战争刚刚爆发时,美国第七舰队就开入台岛海峡,阻挡我国的统一大业。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国求援,请求我国出兵帮助朝鲜,领袖审时度势后,认为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为了我国的国土安全,尤其是保护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应该出兵,将战场摆向敌国境内,可以最大可能减小我国的损失。
于是在1950年10月8日,领袖力排众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随即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但当时的我国武器装备实在太过落后,对面的联合国军不仅有17国之众,为首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最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这是我国难以比拟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鲜的决策前,包括中央内部都对是否出兵顾虑重重,林帅坚持认为美军无意侵略我国,否则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便有所行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对美国心存忌惮,毕竟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而且美军大多经过了二战的洗礼,战斗素养非常高,和这样的强大敌人交手,胜了还没什么,而一旦失败,我国可能万劫不复,几十年来的革命成果极有可能付诸东流。
所以,第一次战役的艰难性可想而知。因为我们不仅要面临自身国力远远不如美国的现实,更要随时承担因失败而造成的一系列恶劣后果,而任何一个不经意的闪失,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所谓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的难度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众议最后做出抉择的领袖才显得如此伟大,这种不畏强敌的精神,大不了晚几年解放的气概以及誓要打出一个真理来的信念,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不过,新生的共和国也并不是孤立无援,此时由于奉行一边倒战略,苏联是所有共产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虽然当时的美国有最强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但苏联也不遑多让。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虽然综合国力远不及美国,但仍然是美国及资本主义阵营深深忌惮的存在。
不过作为苏联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对美国时,却表现得无比气短。因为志愿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尤其是没有制空权,入朝后必然沦为联合国军的靶子,因此别的支援可以再议,但空中掩护是极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鲜的决议后,总理和林帅随即赴苏联面见斯大林,请求苏联支援志愿军武器装备,并提供空中掩护,否则志愿军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时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热情态度,对我国的请求推三阻四,虚与委蛇。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1950年10月8日,联合国军在向北推进的过程中,美军两架F-80C融合射击之星战斗机越过苏联国界,深入苏联境内100多公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干河”事件。在这一事件中,美军的射击导致苏联六架R-63“Kingcobra”飞机遭受严重破坏,一架完全被烧毁。
消息一出,美军高层大为紧张,虽说此时的美军高歌猛进,但毕竟苏联实力不可小觑,一旦北极熊发怒,甚至参与到朝鲜战争中,美国将会非常尴尬。因此美国准备立即赔偿,杜鲁门亲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国空军指挥官被解雇,飞行员受到纪律处分。
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斯大林却被吓破了胆,“干河”事件被其认为是美国对苏联出兵的警告甚至是武装入侵苏联的前奏,因此斯大林推翻了先前的所有承诺,并向我国一再表示空军到位需要两个月至两个半月时间,且只能掩护到鸭绿江边。
这样的表态让我国大为惊讶,但形势越来越危急,领袖于10月13日下午作出即使苏联不提供空中掩护也要入朝参战的决定。这意味着首批入朝的第八兵团共25万人,要在美国飞机大炮的威胁下,以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独立抗击17国联军的疯狂进攻。
因为苏联的武器援助迟迟未到位,第一次战役时期的志愿军,很多战士们还扛着解放战争时期甚至抗日战争时期的装备,比如歪把子机枪,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对苏联的巨大帮助,因此被我国气魄感动的斯大林终于转变了援华态度。而在1950年10月25日首战温井取得大捷,11月1日中美云山交锋取得巨大胜利后,认识到志愿军强大战斗力的斯大林才终于下定决心对我国进行空中掩护,而且将大量二战时期淘汰的武器装备大量援助我国。
虽然这些武器装备,比如波波沙都已经相当落后,但对于一穷二白的我国而言依旧发挥了巨大作用,空军的支援更是让我国一夜之间成为空中强国。
可以说,第一次战役后的中苏关系明显升温,升温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志愿军在入朝参战前面临的困难程度。
好在大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来不曾畏惧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即便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后勤补给,也依然将联合国军打得满地找牙。
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溃退到清川江以南。随后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在东西两线对冒进的联合国军展开猛烈反击,全面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格局。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已经雄辩地证明,领袖力排众议做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是无比英明和伟大的,这让我们真正站起来的同时,也彻底奠定了我国的大国地位,为争取苏联援助建立强大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
而此战之后,西方国家再也不敢轻易和我军发生武装冲突,我国一仗打出几十年和平,直到今天亿万中华儿女还在享受这场战争带来的红利。
今天的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和先烈一样驰骋沙场,为国争光,但我们有必要记住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向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前赴后继的英雄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