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俩字“难学”!
这跟他们强烈爆棚的民族自尊心还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在15世纪之前,朝韩两国还没有出现现代格局之前,虽然说得都是朝鲜语(也可以称为韩语),但他们的书写方式却全部
因为韩语无论从发音还是语言逻辑和汉语以及汉字都相差甚远。
韩语的语法结构是主宾谓(SOV)结构,不同于汉语的主谓宾(SVO)。
韩语从语法上说就是黏着语,事实上世宗大王发明的韩语字母比汉字更契合韩语。
韩国人在古代使用汉字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汉语,而是为了用汉字表意,古代韩国人并不是按照汉语发音来说汉字,而是按照韩语发音说汉字。
严格来说,半岛之所以慢慢废除汉字,首先肯定是有民族主义情绪作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谚文作为字母文字,在扫盲以及文化普及上比汉字要容易得多。
早在19世纪末,基督教把《圣经》用谚文书写,在半岛民间传播基督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韩国目前基督教传统不仅仅是因为韩国“脱亚入欧“,也因为谚文的《圣经》在半岛广大农村其实是起到了扫盲的作用。
换言之,使用汉字在19世纪日本吞并韩国之前,原本就是韩国少数上层精英之间流行的文字,本质上和印度婆罗门之间流行用梵文交流是一样的;但是在二战结束前,半岛广大农村地区其实已经流行谚文而不是汉字,当然,不少人认识不少汉字,但是这和全面系统学习谚文是不一样的。
半岛之所以不用汉字,虽然有民族主义考虑,但是更多的还是顺水推舟,推波助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