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够不丟三落四?

丢三落四的毛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智者千虑还有一失呢。
有的是由性格所致。性格外向的大马哈就是丢三落四的人。有的是年龄的问题。年龄大了容易忘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健忘,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08:43:24

“丢三落四”是小问题大麻烦,要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丢三落四”人们总是轻飘飘的提起,再满不在乎的重重放下,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事,“丢三落四”是记忆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健忘,是人的自然规律,对于小孩要么是记忆功能损坏,要么是记忆功能就没有开发,要么是家庭坏境太差影响了“注意”。人们忽视它的原因,是认为不会影响孩子的聪敏,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记忆是“聪明”的基础。我们看看“发挥聪敏才智”这个词,这里的才智就是知识,大脑相当于仓库,这里的“发挥”就是提取仓库里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是储存得越多,发挥才能更充分。天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说的就是这些人大脑记忆功能强大。所以说“丢三落四”不影响聪敏,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大家都记得自己三岁前的事吗,估计99.999%的人记不得了。这是上天对人的考验,让人不能从父母教育自己的感受中总结出好的教育方法,以至于在自己为人父母时也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会忘记三岁前的事?在心理学上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无法长久储存的。

如何解决“丢三落四”问题?

首先,用排除法,逐一检查。检查大脑额叶是否受损,是否影响了注意了,检查小脑海马是否受损,记忆功能是否活跃;自查家庭是否和谐,是否影响人的情绪稳定;再查学校环境,孩子交友情况。对于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是大脑毛病要及时送医治疗,如果是家庭、社会因素要及时纠正,改变生活环境。

第二,培养注意力,提高记忆力。注意是记忆的前提,兴趣又是注意的前提。学前期引起孩子的注意是新鲜刺激和有趣游戏,学龄期就要循循善诱从讲道理做起优化注意力。人的记忆过程分三个层次,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前两种存储时间很短,只能起到“养脑、养眼”的作用。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据为己有,必须在大脑保持长时记忆。古人留下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的这个原理,在学新知识前先巩固旧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牢牢地储存于大脑,以便应用时进行提取“查阅”。储存的知识越多,越有智慧。人类有不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文诗词倒背如流,数理化公式、定力、公理牢记于胸的人,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这样的人反应就灵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出人意外。

第三,从小处着眼,从大处着想。我们的家长往往考虑的是孩子的智商怎么样,不从兴趣、注意、记忆上培养孩子,这就是本末倒置。论智商,全世界几乎公认都是爱因斯坦,然而此公也只开发了大脑的10%,比我们常人只多了5个点。可见大脑的空间足够大,不怕知识装不下,就怕没有记忆功能知识装不进。

所以,解决“丢三落四”问题,必须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找原因,必须从提高注意,强化记忆做起。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