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各个朝代的宗教人士都喜欢把寺庙建/立在依山傍水的清静地方?

是这样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给你介绍一下“兰若”……
· 《倩女幽魂》看过没?
看过的话, 上面这张图你应该不陌生。
——兰若寺,鬼狐精怪的聚集地,女鬼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的相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7 16:09:32

是这样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给你介绍一下“兰若”……

· 《倩女幽魂》看过没?

看过的话, 上面这张图你应该不陌生。

——兰若寺,鬼狐精怪的聚集地,女鬼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的相遇定情之地。

而“兰若”这两个字,恰好可以解答题主的疑问。

“兰若”,源自“阿兰若”。“若”读“惹”。

——阿兰若,来自梵文,是佛教用语。其中,“阿”的意思是“无”,“兰若”的意思是“喧杂”。

那么,“阿兰若”连起来,就是没有喧嚣、没有繁杂事务之地。

符合这样条件的,有森林、旷野,和其他荒凉的地方。

在古印度,一个修行人决心投入到对真理的寻求中时,他就会远离城市、远离人群、远离妻子儿女,到荒无人烟的寂静之处禅修。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写道:“舍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恶境,不一定是战争、霍乱、地震、火山喷发等等糟糕的客观外界环境。

对于修行人来说,真正的“恶境”,是会扰乱自己的心、令自己烦恼丛生的境地。

初学者的心,尤其容易散乱。例如见到美人、美食、美器,容易生起贪心,想要执取;见到令自己憎恨的人、事,则容易生起嗔心,想要拒绝甚至伤害。那么,来到一个远离喧嚣之处,安静修行,对于守护自己的心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印度的【寂天菩萨】会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初学者,应当依止阿兰若。

等到自己的心真正坚固了,再回到熙熙攘攘的人世间,那时候好的坏的也罢,都对自己的心没什么影响,就好像风拂过岩石一样。

所以,寺院也会选择在“阿兰若”修建。

为的是,来到寺院修行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一个相对安静、平稳、清净的环境,只向内做功夫,增进自己的修为。

中国的不少著名寺院,都是修在深山之中,现在可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可在古代,要徒步至此再攀登上去静修,还真不容易呢。

例如,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

久而久之,“阿兰若”或“兰若”,也就成为了寺院的代名词。

这样讲,您明白了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