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谋士,同行肯定是比较相互关注的。有没有缘见面就不知道。我觉得历史上司马懿和郭嘉见过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郭嘉,170-207年人,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原本是
我觉得历史上司马懿和郭嘉见过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郭嘉,170-207年人,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原本是袁绍的部下,但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后,发展袁超此人志大才疏,并非明主。经过好友推荐给曹操,两人深入交谈后,相谈甚欢,惺惺相惜。由此认定曹操就是他所要寻找的明主。而曹操也认可了郭嘉的才华,通过后来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彼此的选择是正确的。
郭嘉是一个天生的谋略高手,他的特点就是,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料事如神,善于把握人心,屡出险招,但总能化险为夷。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说了一句话,“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在曹老板的心中郭嘉的位置是独一无二,无人可以取代。郭嘉再世时,曹操一路高歌猛进,灭二袁,平吕布,夺荆州,征乌桓,为曹操统一了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可惜天妒英才,死时才38岁。所以民间有言,“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可见后人将郭嘉和孔明是放在平等的位置,这也是对郭嘉智谋的肯定。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今(河南省温县人)。颖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薄司马郎之弟,他的弟弟叫司马孚。一家子都是曹魏重臣,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富二代。司马懿二十岁的时候,擅长识人的南阳太守杨俊见到其本人称赞他为非常之人。大名士崔琰也对他哥司马郎说:你这个弟弟十分聪明,做事果断,有英姿,未来成就在你之上。
建安六年,司马懿22岁,河内郡推荐他为上机掾yuan,曹操当时为司空,也听过司马懿的名声,就征辟他入司空府。但司马懿认为汉室已衰,不肯为曹操效力,就借口中风,不能当官。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刺探司马懿装着一动不动,躲过一劫。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直接下令强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如果在推脱,直接下狱。司马懿只能认命,虽然司马懿很厉害,但前提主要是在丞相府任职,真正让他大放异彩的是建安二十年,跟随曹操征伐张鲁,拿下汉中,建议曹操乘胜追击,打下益州。而曹老板却说,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失去了击败刘备的大好机会,也就是从此刻起,司马懿表现了他军事上的天赋和战略眼光,这样的才华贯穿其一生。所以在后来曹丕手中,司马懿大放异彩,一直是诸葛亮最为头疼的对手。
综上所述,司马懿和郭嘉是见过面的,一方面郭嘉和司马郎同朝为官,去司马家是见过司马懿的,但一个位高权重,另一个无名小卒。少有交集而已。见面认识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