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部现代侦探片,背景应该是在刚改革开放不久,那个电视很恐怖,记得一个桥段是一个小男孩画了一张犯罪者把他妈妈用麻袋装起来丢到河里的图,吓死个吧人,很小看的,主角挺帅的,有
小时候对“死”的概念一直默默糊糊的,直到看到《女娲补天》,对神话故事抵触了很久,总觉得点进去会再次看到这样残酷的结局。
现在想来“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刑天舞戚”,古代的神话又有多少不带点这样惊悚残酷的意味呢?
当时因着这样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怖,对着死亡和突如其来的天灾有着巨大的畏惧,明明如此温柔的女娲,却不得不要将身体作为石头的替代品,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要这样消失在眼前,成为冷冰冰的缝隙填补物;明明如此强大的女娲,在巨大的灾害前却仍然别无他法;明明如此善良的女娲,却也是因为这种善良和责任感不得不断送自己的性命;一手创造出人类的女娲,在最后人类却无法阻止也无法帮助她一分一毫;前一刻欢声笑语,后一刻就要迎来尾声。
仔细回想,当时的震惊其实可能并不在于简单的死亡本身。
而是对于,困境之中难道只有这样残酷的出路吗的一种无力感和畏惧吧。
尽管到现在,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已经渐渐分清了现实与神话,也能更坦然一些(我想完全坦然恐怕还做不到)地面对死亡。
但对于未知的剧变的存在,那份不安感永远存在,当我们身处欢乐时,就容易担心这种欢乐是否会难以长久;当我们身处恋爱时,就容易担心这种热情瞬息不再;当我们身处姑且稳健的生活,就想着配备这个险那个险作为不时之需;当我们稍有不适,就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患有大病大灾......
或许,人类对于死亡和突如其来的剧变的恐怖,就是与生俱来的吧。
但其实想想,比起我们远古朝不保夕危险重重的生活,或许,这种顾虑,又如何不能放下呢?
文: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