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里面有一辆被纵向解剖的“百人队长”MK3坦克,可以看到坦克车体和炮塔内被各种机械装置、发动机、电器设备挤的满满登登,再加上一个车组的人就像“沙丁鱼
战争的特殊性质,使得任何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到了战场上就有可能成为一件难事。坦克兵内急这事就是如此。坦克的舱内空间相当狭小,3~4名乘员与火炮、弹药、座椅、观瞄指通设备挤在一起,很难设置常规的卫生设施。因此自诞生以来,坦克乘员如何解决内急问题,一直是坦克部队的老大难。
在驻地训练备战的情况下还好说,毕竟没有紧迫的作战需要,有专门的厕所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坦克的作战任务是短途冲锋、阵地攻坚,乘员在登车之前都会提前排泄清空。即便一时大意突然内急,在己方的坦克集群里,也不用太过担心,同车乘员和友邻车组会掩护出来解决。
进入战场之后,坦克面临的环境就完全变化了,伏击待命要考虑隐蔽作战,甚至连续多日吃住睡在战坦克里,机械化突击要考虑快速行军,对峙交火要考虑争分夺秒。这些状况之下,不会因为一个人内急而停车贻误作战计划,任何一个火力点的延迟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内急者只能在坦克车内解决问题。坦克兵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一套具体解决方案
第一种,车内就地解决。
这个方案就是任由排泄物自然释放,画面感是不是很强?哈哈!不过没办法,在炮火连天的生死关头,忍受酸爽总比一命呜呼强的多。当然,此时释放的通常都是液体,而且排泄到车内或者裤子上的尿液,很快就能蒸发掉。有些没有空调的老式坦克,内部温度最高可达60度,在里面呆半天,军靴里都能倒出汗水来。在这种环境下,甚至都不会有尿液了!
有的军队还会使用便携式卫生用具,比如军用的尿袋、纸尿裤等,不过由于体验实在不佳,没什么人喜欢使用。
第二种,通过车底安全门解决。
很多俄系坦克上都装有车底安全门,用于坦克乘员在危险环境下逃生。这种安全门相当于坦克车底的一个开口,打开后完全可以当做“马桶”。不过,如果是在行驶的时候,一定得保持住身体稳定,不然在剧烈颠簸的车内很有可能滑落车底。
第三种,就地取材用作“临时马桶”。
西方多数坦克没有车底安全门,坦克兵就利用车内的弹药筒、急救包、干粮袋、水桶等当做“临时马桶”,解决完了就将其丢出车外。有些二战回忆录中,就提到用炮弹壳解决便便的情况,有经验的坦克兵会随车携带一个油壶,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种,车内专用卫生设施。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为最新型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安装了马桶,为乘员长时间作战提供便利。由于阿玛塔独特的无人炮塔设计,三名乘员均位于车体前部的驾驶舱内,因此猜测这种马桶是座椅下的翻盖式排泄装置。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比较特别,由于需要长时间在敌我交织的环境下战斗巡逻,人员上下车辆异常危险,因此不仅装备了完善的空调设备和饮水机,还配备了可拆卸得干式马桶,排泄物会被收集到专用袋子里密封,返回驻地后再行处理。这些设计当然非常贴心,不过前提是梅卡瓦拥有巨大的车体和重量,其前置发动机设计也为坦克战斗室提供了较大空间。
英国“挑战者Ⅱ”型坦克上也配备了无水排污的简易厕所,位于乘员座椅下方,抬起盖子就能使用。德国“拳师犬”步兵战车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苏联BMP-3步兵战车上也装有一个“马桶”,不过不能直接排出车外,需要临时存储在容器内,返回后再行处理。
第五种,坦克炮释放排泄物?
这个就真的是重口味了。据称俄罗斯曾有一项专利,叫做“从军事设施或设备中的独立隔间将生物废弃物移除的方法和实施”,这么拗口的名字,说白了就是“打翔弹”:坦克兵内急时排泄到炮弹壳内,然后利用坦克炮将其发射出去......
具体进展和实际应用不得而知,不过严重怀疑俄国人这么干会不会糊自己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