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冒着霏霏细雨前往墓地,给已故亲人祭祀和扫墓。在摆放祭品,焚烧冥币时,人们都会发现太多墓碑上会出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冒着霏霏细雨前往墓地,给已故亲人祭祀和扫墓。在摆放祭品,焚烧冥币时,人们都会发现太多墓碑上会出现“故、先、显、考、妣”等字。原来,墓碑上刻的这些字除了特殊含义外,在其背后还蕴含着我国的深远历史文化。那么墓碑上的“故、先、显、考、妣”是什么意思?今天,柳乡人简单地跟大家聊一聊。“故”:
古人大多讳言生死之事,认为直接说“死”字很不好,也不够尊重,常常会想出各种词语来代替。因此“故”字刻在碑上,就显得更含蓄、更敬重一些。能用这个字,也说明立碑人与碑主之间的关系是较为亲厚的。顾名思义,“故”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是以前的、过去的,刻在墓碑上意为“故去的人、逝去的人”。碑文上常刻的“故先祖”,“故先考”、“故先妣”,就是说逝去的先祖和父亲、母亲,后面跟着亡人的名字或身份,以表达后人的缅怀和悼念。
“显”和“先”:
碑上的“先”更多的是代表已经亡故的意思。“先”是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小辈对长辈的怀念和哀伤之情。因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亡故的亲人,“故先考”“故先妣”即去世的父亲和去世的母亲。
而“显”则是代表一种高贵的身份或是对前辈的尊称。显字代表的是显耀、显赫。如果墓碑上刻有“显”字,就说明墓碑主人在世时身价不凡,不是普通人。能用“显”字的人,多半是在朝廷有一官半职或是家室十分富有之人,正所谓“高官显爵”、“达官显贵”。但如果一个人德高望重,对乡野、家族都有很大贡献,也可以被称为“显人”,用这个字来刻碑。但在普通家庭中,一般就只是用“先”这个字来表敬重。
在一个家族中,如果立碑人的双亲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此时立碑人会在墓碑上刻“显”字;如果立碑人的双亲中还有一人仍然健在人世,那么立碑人就不能用“显”字,而必须使用“先”字,以示对逝者表示尊重的同时,对健在的人同样尊重。
“考”和“妣”:
《礼记》有云: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这里面就解释道,父亲亡故后被称为“考”,母亲亡故后则称为“妣”。有一个形容悲伤的词叫如丧考妣,就是说人悲痛难当,像是丧了父母亲。墓碑上的“故显考”“故显妣”,也就是“已经亡故的父母亲”这个意思。古代一般都是夫妻同穴,也就是合葬,子孙想为他们合立一个碑,就可以在碑上刻“显考妣”。在古代封建社会,左为重,右为轻,男人作为一家之主则书写在左侧,女人则书写在右侧。
结语: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墓碑上的“故、先、显、考、妣”有着不同的意思,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封建礼制和墓碑文化的延续。怀念先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也符合中国礼仪之邦的作风。先辈为了后世的幸福奉献了一生,我们应不忘缅怀先人,传承美德。不知道柳乡人的解释诸位是否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