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老人去世了,为什么还要大摆筵席?
感谢邀请!对于\"农村里老人去世了为什么还要大摆筵席?\"这个问题,我想不外出这几个原因。
一是,与农村移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分不开。在农村,老
极尽哀荣的葬礼,其实不仅仅在农村,就是很多县城或中小城市也尽收眼底。如此大操大办老人的葬礼,还不是因为这些原因:
为死者而为。在农村有一种说法,老人的丧事要按喜事来办。一来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二来对老人辛苦一生的纪念。当然也不乏极少数人,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完全尽到孝心,想做为一种“补偿”。参加过葬礼的人一定也听到过“如泣”的祭文吧!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让别人看的。老人去世后本该盖棺定论了,可是做为子女、做为乡邻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子女来说,不论老人生前他们是如何对待的,老人去世了,这可是大事。就要尽其所能,按丧事的程序办。既是尽孝,也是看了别人的样。否则会遭人讥笑的;再者是为他们自己“扬名”,说有孝心,还是有“钱”人;其实,好多人是打肿脸充胖子,没钱也得办;还有,为了“敛财”。说是敛财,就是收些“份子钱”。要知道,全村人几乎没有落下的,还有各路亲戚的礼金也不菲啊!不然,酒席能在自家办?
做为乡邻,也是受其村里人都这么办事的先例,这谁家子女不办,就是“不孝”,就是办不起葬礼,“穷”得让人瞧不起。
歌舞怪象是用来“炫”的。老人大都是因病而亡,做为农村人,病大都是拖的。一旦有病,就是已经无药可救了。“一夜致贫”也不无可能。但是就是为了“热闹”,请戏班、舞队、哭丧表演,这些收费也不低,几个小时几千元都是常事。 《我的老父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无不在老人的葬礼上回旋。这场面、那曲子,弹唱让别人听,表的可是子女的“心”。说实话,一看到请来哭丧人,真想揍那些子女几巴掌。做给谁看?村里人难道不知道你们尽孝了没有?还有那些跳歌舞的,浓妆艳衣,才是对老人最大的不敬。而那些做子女的,还洋洋得意,瞧,我有钱吗?我孝敬吗?
生死两重天,死了就是永别。再不孝顺的儿女恐怕此刻才醒悟。然而已经晚了。唯一能做得就是在葬礼上大做“文章”。这其实是华而不实的,也是老人最不满意,谁让老人是农民呢?一辈子节俭惯了!如此铺张,老人心里都不安,也是对老人的大不敬。
好在这两年,有些地方已出台了严禁大操大办婚丧事的禁令。就丧事,还有红白理事会呢,正监督着,已经有扼制的势头了。但愿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