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为什么在汪恩甲单方面解除婚约后,还与汪恩甲同居并怀孕?

萧红去北京去求学,读高中,陆禹舜是她的表哥,两人关系不错,但不是恋人。在经济上萧红靠陆禹舜接济,后来陆禹舜的家人不再给他钱了,这时汪恩甲来北京找萧红,萧红同意和汪回呼兰,当时汪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18:24:06

高晓松曾在《晓松奇谈(人文卷)》中写到民国时代的“作女”。书里提到的两位作女,一位是陆小曼,另一位就是萧红。

后世看萧红,多赞叹她的才情,惋惜她的命运。

萧红一生不顺遂。幼年丧母,抗婚被告,继而未婚先孕,被困他乡。

从平常角度来看,萧红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民国女子。虽然是进了学堂的新女性,虽然一直努力地挣脱牢笼。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没有经济来源,萧红又能走到哪里去呢。

1931年1月,萧红因拒婚被软禁在家中。

1931年2月,萧红离家出走去北平读书,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

1931年3月,两人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随后,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汪恩甲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汪恩甲这时站出来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萧红输掉官司。

1931年10月,萧红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汪恩甲追到哈尔滨。很快,萧红与汪恩甲同居。

从这个时间线可以看出来,萧红和汪恩甲两个人一直没有断了联系。

再来说说汪恩甲。

据汪恩甲后人回忆,汪恩甲是近一米八的高个,长脸。文质彬彬,讲究穿戴。萧红小姨梁静芝晚年回忆汪恩甲时也形容汪恩甲说其“相貌堂堂”。

与萧红订婚后,汪恩甲辞去了工作,考入白俄人办的法政大学预科班。法政大学当时还没有本科专业,直到1932年,才设立本科班。汪恩甲能直接考入预科班,说明他的俄语底子不错。

逃到哈尔滨的萧红身无分文,唯一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就是汪恩甲。虽然被汪恩甲曾单方面解除婚约让萧红心有不甘,但是能够千里迢迢追随而来的诚意,足以让萧红缴械投降。

应该说,汪恩甲是萧红的初恋。在萧红决定接受汪恩甲与之同居的时候,萧红并不曾想过汪恩甲会弃她而去。

那么,高晓松为什么会说萧红是民国时代的“作女”呢?

在高晓松看来,萧红是民国时代的左翼人士。左翼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安分,而且萧红几乎是左翼里最能作的一个。

高晓松说,民国时代是一个无比风起云涌的年代,每个人都在大时代中颠沛流离,就算你咬紧牙关,都不一定撑到最后,如果还能自己作死,那真是无可救药了。

萧红在临死前充满怨恨地写到:自己一生被侮辱,被歧视,被抛弃。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悲苦的,大量的人都是颠沛流离。萧红悲剧人生的背后,和她自身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