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持续百亿年的核聚变能量靠什么来维持的?

我们脚下生机勃勃的地球,完全依赖于太阳提供的能量。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将是一个冰冷死寂的“地狱”。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任何生命。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万颗恒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9 13:03:31

我们脚下生机勃勃的地球,完全依赖于太阳提供的能量。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将是一个冰冷死寂的“地狱”。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任何生命。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万颗恒星中的一员,是一颗光谱为G2V的黄矮星。太阳寿命大约100亿年,目前其年龄大约46亿岁。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00倍。其质量约为2x10^30公斤,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如果太阳是空心的,那么它能够装下130多万个地球。太阳中心温度大约1500万K、表面温度为5770K。

太阳从内向外分别是中心核聚变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太阳表面大气层。

直到上个世纪科学家才知道,我们的太阳是由71%的氢、27%的氦(自然界中第二简单元素)和2%的其他重元素(氧、碳、氖、铁等)构成。它以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着能量(光与热)。

那么,太阳的能量从哪里来?太阳持续百亿年的核聚变过程靠什么来维持的呢?

首先,太阳质量巨大,内部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随深度而增大。核心区如同受控的“氢弹”爆炸,是一个持续“受控”的核聚变。

在太阳核心区,气体被外层的质量因引力作用而强烈向内压缩,密度达到铅的13倍。在这种极端压力下,原子核受强力挤压聚合在一起发生核聚变反应,使得核心区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力进一步增大(约是2500亿个地球大气压),产生巨大的向外压力。这个由热核反应产生的向外的辐射压力,与外层气体质量因引力而产生的向内压缩力足以形成抗衡。最终结果是,太阳总体处于一个在天体物理学中叫做“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

假设我们能够迫使太阳进一步压缩,其核心处的密度就会进一步增大,核聚变反应就会加剧,从而产生更高的温度和向外的辐射压力。结果是,太阳将会再次膨胀到它原来的大小。

这种持久平衡,可使得太阳有一个持续上百亿年相对稳定的状态。它既不会像氢弹一样立刻爆炸解体,也不会因引力作用立刻坍塌。宏观上力的平衡维系了太阳的长久稳定,这真是个奇迹。

其次,由于太阳核心区的密度非常大,1500万K的气体几乎是致密且不透明。每秒约有5.7亿吨的氢参与核聚变反应,产生5.66亿吨的氦。其中每秒约400万吨的质量在核心区转化为纯粹的能量,产生辐射。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 E=mc^2 再次登场。这种能量以高能伽马射线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宇宙中,通常大质量恒星由于核心区密度和压力巨大,其核聚变反应速度非常快,寿命相对比较短,只有数千万年。最大的恒星寿命估计仅为100万年左右。而小质量恒星(也称矮星),其核心区密度和压力相对较低,它能够发生的核聚变反应速度很缓慢,因此可以持续几百亿年之久。

我们的太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质量不是很大,也不算小。它是大自然“烹制”出的一颗明亮、炎热且预期寿命为百亿年的恒星。与其他恒星一样,在未来几十亿年中,太阳核心的氢不断消耗,产生越来越多的氦。但在这个富氦核心外面的厚厚壳层里,氢聚变仍旧在进行。结果是,外壳向太空中膨胀,太阳慢慢地变成一颗臃肿的红超巨星。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太阳最终将坍缩成一颗白矮星,直至走向死亡。

【谢谢阅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