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到恐慌,特别害怕什么东西,但又想不出具体怕什么,可能与“焦虑”有关。
什么是“焦虑”?
当个体有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
总感到恐慌,特别害怕什么东西,但又想不出具体怕什么,可能与“焦虑”有关。
什么是“焦虑”?
当个体有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体验时,称之为焦虑。
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但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可能会发展为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
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有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其特点包括以下6个方面:
(1)焦虑情绪的强度并无现实的基础或与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称;
(2)焦虑导致精神痛苦或与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称;
(3)焦虑是相对持久的,并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常常与人格特征有关;
(4)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紧张的情绪状态,包括:胸部不适、心悸、气短等。
(5)预感到灾难或不幸的痛苦体验;
(6)对预感到的威胁异常的痛苦和害怕,并感到缺乏应对的能力。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以焦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1)精神症状:是指一种提心吊胆、恐惧和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不安;(2)躯体症状:是在精神症状基础上伴发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颜面潮红或苍白等。
遗传因素、个体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焦虑障碍谱系包括了: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分离焦虑障碍、临床实践中其他焦虑问题等,最终需要具体诊断,具体治疗。
应对方法(3个方面)
(1)生物:(a)运动:适当增加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这是最简单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之一;(b)药物:如果焦虑症状特别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社会功能,建议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并遵医嘱服用适当抗焦虑药物;
(2)心理: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正念等方法使焦虑症状得以缓解;
(3)社会:减少环境中可能引起或增加焦虑的因素(例如:不要做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避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
以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