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互抱舞传入中国,反对的声音为何暧昧不坚决?

有意思,抱抱舞。
这种交谊舞实际上早就传入到我们国家了。
八十年代中期,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舞。那年我在市里红拖厂干基建活,人家工厂每天下班,在俱乐部门口用大喇叭放音乐,男男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18:11:07

这个所谓的西方互抱舞传入中国以后国人对它复杂而矛盾的认知与情感转变,也是近现代以来我们对西方事物从抗拒到接受融合的缩印。随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新鲜事物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开始逐渐登陆华夏大地,同时,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洋务运动的风潮,国人在纠结的心态中,开始接触包括西方舞蹈之类的东西,就比如搂搂抱抱的交际舞等。这些欧美舞风,除了洋人自己带来,还有的就是清朝外派使节还有留学人员等。

20世纪初开始,西方众多的芭蕾舞、现代舞等舞团就陆续来中国露脸,其中有名的就有有美国檀喷香山哈佛歌舞团(1923年)、日本剧团(1925年)、美国丹尼斯舞团(1925,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1926年)、菲律宾小吕宋歌舞团(1926年)、欧洲跳舞团(1926年)、莫斯科邓肯舞蹈团(1926年)………

而且,19世纪末兴起的西方片子,让国人大开眼界,对歌舞片也有了深刻印象。在1920年,北平前门打磨厂福寿堂内,第一次播放了外国片子,其中有“佳丽扭转微笑或开花衣作蝴蝶舞”。1926年上海百星年夜剧场就有放映外国有声歌舞短片,有芭蕾舞、西班牙斗牛舞、探戈舞、匈牙利舞、埃及舞………

在西方这些有身体接触的舞风进去中国的时候,当然就有很多尖锐的反对声,认为这有伤风化,不成体统。毕竟,长久以来中国人对于身体文化有着某种禁忌,自身人性、审美在长期的文化氛围中有着诸多压抑,相当程度上,对于舞者多多少少给贴上了低贱的标签。

不过,伴随着,近现代以来,一波又一波诸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这样的思潮涌动和冲击,国人也逐渐开始慢慢接触和适应这些西方舞风,跟随着洋人的步伐,开始了自己对人性解放还有人文精神的追求。这种改变,最起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姿态转变,是对包容开放精神的身体力行。

对所谓的互抱舞,暧昧而不坚决的状况,就是我们对外来事物的适应心理。陌生而新奇的东西嘛,多多少少到底还是让人徘徊纠结,接受起来需要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