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P50手机,它是一款可以带给您影院级观影体验的手机,屏幕为市面上很罕见的21:9超宽全面屏,在播放影片时可实现全画幅场景呈现,视野更宽。现在这款拥有四曲面玻璃材质机身的Mo
追求主流市场往往意味着智能手机需要在既定的框架下实现功能,而Moto P50明显不想这么干,因为它的许多部分都跳脱出了主流框架,许多设计和硬件并不是常见的套路。
比如,Moto P50采用了挖孔屏方案屏幕,但它的屏幕比例并非常见的19:9或是19.5:9,而是少见的21:9;其次,Moto虽然提供了4800万像素的选择,但却选择了少见的全套三星组合——Exynos 9609 SoC配合GM1感光元件的搭配,在一众高通骁龙产品中显得颇为异类。
也或许正因如此,体验Moto P50的过程中,充满了一种不常见的“新鲜感”。
小巧且美丽,Moto惯有的巧思一点没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几年Moto的产品在国内的影响力逐步式微,但在做智能手机这件事上,它仍然有一定的发言权——毕竟回顾Moto的历史,一大批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历历在目,而当前无论是模块化的Z系列产品,还是面向入门市场的G系列,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仍吸引着部分用户的关注。
Moto P50没有瞄准旗舰市场,2499元的定价明确了中端的定位。不过这样的定位并没有让我们降低对它的要求,从某方面来看,中端机反而面临着更严苛的竞争。要知道,2000-3000元是中国智能手机竞争最火热的价格区间,不仅OPPO以及vivo的主线产品盘踞,华为、小米以及荣耀也不断在这一价格排兵布阵,产品要在这一价位突破重围并不容易。
Moto P30讨好式的外观设计在P50身上得以重现,作为同一系列的产品你能在其中找到非常多相似的元素。比如,你依旧能在机身背后找到漂亮的双曲面玻璃材质;与Logo融合的指纹识别按键和竖排摄像头位置依旧。
但毫无争议的是,Moto P50要明显好看过Moto P30,因为这一次Moto不再启用高饱和度的渐变镀膜,而是通过单层纳米镀膜提供了一种更沉稳的淡渐变效果,特别是这次拿到的琥珀咖配色,从中部的深黑向侧边变淡的咖啡色,在不同光线下显出了独特的质感——这种耐看、好看的色彩表现,能够被称得上高级。
Moto P50的侧边边框从质感上有着金属光泽,但实际摸起来你就能点破天机,因为它并不是金属材料而是塑料。Moto在边框提供了一种名为NCVM高亮真空电镀工艺,在质感上模拟了金属的观感。
Moto P50的整体持握感颇佳,圆润的背部曲线一定程度抵消了边框廉价的触感,180g的重量对上71.8mm的窄机身,在当前200g已是主流的市场中算得上“轻巧”,考虑到它的屏幕尺寸达到了6.34英寸,结合视觉效果,它在使用时给营造出的感觉甚至比实际重量要更轻一些。
好手感一定程度也源自于修长的机身,而修长的机身得感谢Moto独特的屏幕选择。在同价位产品甚至更低价位产品都已经拥抱升降式结构来实现全面屏体验的当下,Moto逆势选择了一块6.34英寸挖孔屏幕,而它的屏幕比例更是少见的21:9——如果你希望在更窄的机身内拥有更大的屏幕视野,应该会喜欢Moto P50的选择。
超长的屏幕比例自然能在使用上提供不同的体验。比如由于屏幕比例修长,因此在使用分屏功能时,上下两个部分的应用能够获得比普通手机更宽广的可视面积,这意味着当你观看视频的同时回复微信,或是同时修改一个Word文档,整体的体验都会更出色。
不过日常使用时,Moto P50所运行的ZUI虽然对21:9进行了简单的适配,但在运行应用是,大多数应用也只是用状态栏将屏幕“撑满”,你会发现同屏显示的信息并没有变多;其次部分在观看视频时,屏幕也会自动避开顶部挖孔的区域,比如Bilibili等应用,会自动留出顶部的黑边,即便你观看的是21:9比例的电影,也没法真正利用所有的屏幕区域。当然,这并不是Moto的问题,需要等到第三方应用进行适配,目前诸如优酷和爱奇艺,已经能够实现21:9比例屏幕的全适配,相信在未来也会有更多应用加入其中。
不过必须承认,使用挖孔方案的P50比使用刘海屏幕的P30拥有更高的颜值,哪怕它的下巴、额头和侧边的边框仍然明显,但相信我,你会给愿意给P50的外形设计,一个足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