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子的后代汉代的孔安国在孔家旧宅夹壁墙中发现了《尚书》。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讲,正宗的传承人就基本上代表了正确的答案。孔安国的三皇五帝是:伏羲,神农(炎帝),黄帝,是三皇。少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几种“五帝”说;战国末期开始出现“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说。
汉代所定的“三皇”有六种说法,大抵取自于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
以遂人、伏羲、神农为三皇说,出自《尚书大传》、《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
以伏犧、女娲、神农为三皇说,出自《春秋运斗枢》。
以伏羲、祝融、神农为三皇说,出自《礼·号谥记》、《孝经钩命决》。
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说,出自《白虎通》。
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说,出自《礼·稽命徵》、《帝王世纪》、伪《尚书序》、张衡上汉顺帝书。
除去以上五种,尚有天、地、人三皇及初、中、后三皇的说法。
在《荀子》中最早出现“五帝”一词,《管子》、《庄子》中也多次提到“三皇五帝”,但都没有实指前贤人名。战国后期,五行学说逐渐建立,于是形成了下列五种“五帝”说:
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说,出自《五帝德》、《吕氏春秋》、《史记·五帝本纪》。
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说,出自《战国策·赵策》、《易·系辞》、《庄子》、《淮南子·淑珍训》、《三统历》。
以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说,出自《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潜夫论》。
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说,出自伪《尚书序》。
以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为五帝说,出自《通鉴外纪》、《路史发挥》、《白虎通疏证》。
坯逆翘楚窃以为,太史公司马迁及小司马氏司马贞的说法最为可信,即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欢迎订阅我的头条号——坯逆翘楚的盗闲居
盗闲居中无佗,唯有坯逆翘楚之原创文学拙笔:小说、诗歌、杂文等。用心写作原创文学精品,致力弘扬传统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