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去过上海,现在待了两年,畅想一下。
[第一周]
9号线沿线服务行业外地人全部撤离后,大型饭店紧急招服务员厨师,日薪500,厨师1000。
外地人蔬菜商不见了,没人送货。
老板亲自去菜
以前没去过上海,现在待了两年,畅想一下。
[第一周]
9号线沿线服务行业外地人全部撤离后,大型饭店紧急招服务员厨师,日薪500,厨师1000。
外地人蔬菜商不见了,没人送货。
老板亲自去菜场买菜,一车一车的包下来。
菜单上所有菜涨价300%,不支持外卖!
上海人开心的走在路上,心想下班了,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
发现没菜了,因为所有的菜都被餐饮企业包光了…
这一周,上海的三等公民吃泡面度日…
白天上班,领导没什么精神,公司突然少了那么多人,正常运转已经浇头烂额,还有几个上海本地人被自己家亲戚喊去帮忙了,有银行的,饭店的。
而现在市区内体力劳动和政府紧急招人都是日薪几千,自己根本无法支付这样的成本,正在联系江苏浙江的朋友,看能不能租到办公室,顺便把手上的上海房产卖掉,买两套杭州的房子,毕竟上海房价一夜暴跌,江浙的房产,每分钟都在涨价。
上海人心想,这公司啊,完了。
政府机关炸了锅,城市的运转一刻不得停,法国的工人罢工,一个星期垃圾就漫天飞了。
还好上海政府采购了大量的机械化设备,节省了很多人力,并且立刻命令行政区内企业进行研发生产,且不收地租,同时进行补贴。
规划局这边紧张的策划将人口聚集到静安区,同时定期关闭多余的地铁站,将城市的主要功能建筑的地铁线保留。
并联系多家地图企业,更新最新的有效地图,毕竟大多数企业,商场,第三产业,甚至第二产业都依赖人口。
外滩的游客不是居住者,他们仍然可以为这个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
好在这些地区的商场和小店很聪明,自行提高了日薪水平,而且,上海人也不得不到这里来消费,静安区挤爆了,商家乐开了花。
交通方面,高架不限行了,大多数时候上海人可以随意开,工作也无所谓,反正这个时候,随随便便的工作都是日薪几千,而且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毕竟需要技能的企业都在一周内搬的差不多了。
[半年后]
市政府的财政,通过砍掉大部分城区的运维,依赖旅游业依然过得不错。一开始的第三产业gdp贡献,也通过合理的规划,有所回升,当然,和之前不可能再去比了。
京东和天猫,中粮等等可以高度依赖自动化设备的公司几乎全盘接受了这里原来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且利用上海的港口资源,做着更大国际贸易,首富在马云和刘强东之间轮番换了好几次。
顺带一体,江浙沪的大学分分开设自动化相关学院,苏州和嘉兴不断邀请相关人才来各自的城市定居。
上海设立第一全球自由都市。生育不限。不过一般人生不起,而且不能生。毕竟还在开设的医院有限,生孩子要拿号。而且副市长因为暗箱操作生孩子号码,被抓起来了。
当然,汽车不用摇号了。
怎么说呢,上海人依靠京东天猫的税收,和外地人带来税收,和收入。过得非常舒服。每周做4休3,每天下午3点就可以下班。夜生活相对少了一点范围,不过酒吧总还是有的。价格涨了很多,因为本地的司机被政府要求蔬菜免税,这种玩意多收80%的税。
大概等京东的无人机研发出来,价格就可以正常了。
[3年后]
上海在北京的帮助下几乎变成了未来都市,这里汇集了全世界的尖端科技,旅游业空前发打。(3年前的新加坡根本不值一提)
全球的富商通过给政府缴纳重税,获得上海人户口,在这里生活,这里太棒了,周围24小时有无人机巡逻,24小时的机器人外卖服务,24小时机器人打扫街道,菜场也没有人,商场也是。这里只有游客,和做着服务员的三等上海公民…
这才是真正的上海,那个预言家所拍摄的小时代中的上海人。
[10年后]
这里分出了阶级,
出现了流浪汉,
出现了比迪拜塔还高300米的黄金时代大厦,
上海变了嘛?
变了,
没有外乡人了。
没变,只是尺寸缩小了,黄金时代大厦的房子110万一平,附近5公里限行,5公里外使用沪CC牌照,不得进入金禁城。
原来每日收房租的外乡人不在了,金禁城的房价依旧住不起。
医疗倒是利用自动化解决了,全部由阿里巴巴在杭州远程由医生进行手术。
黄金时代。
---7.25补:必须要补充一下,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不仅不需要我们操心,而且我想能通过今日头条看到这些文字的都不是上层社会的人。
包括我自己,所以我想不管我们外地人也好,本地人也罢,只关心我们80%人的生存状态。
所以没有必要说我优越啥的,我没有那个意思,我们在这个假设的题目下猜想着各自明天的生活状态,没有实际指导意义,不就乐呵乐呵,然后思考一下当下是否有这个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