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的“八贤王”胤禩的“逼宫”闹剧为何会失败呢?

胤禩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啪啪响,他想扳倒雍正,过渡一下,然后自己上位。因此,胤禩才在有了充分准备(关外旗主进京、收服隆科多、自以为掌控了京畿兵权等)的前提下,志在必得、气势汹汹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1:14:15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爱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不拼赢不了,爱拼也不一定会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从来高难测,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再完美的行动方案,总有不可预知的变量。《雍正王朝》中,“八王义政”的失败,并非八爷准备不充分,而在于天公不作美。这里的天公,指的就是天子。在老八的算计范围之外,雍正放入一条大鱼。连雍正也没想到,就是这条鱼,冲破了老八的天罗地网。八爷行动方案的漏洞

当时的背景是,雍正得罪了清流,在舆论上非常被动;得罪了旗人,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亲儿子都与他立场不同。支持他的人不多,反对他的人不少,这就给了胤禩推翻他的机会。

按照八爷的计划,他会先忽悠弘时,让弘时利用雍正急于推行“新政”的心理劝说雍正,调关外铁帽子王进京整顿旗务;接着,用关外的兵力夺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力;同时,联合隆科多,控制步兵统领衙门;然后,避其功于一役,逼雍正同意八王联合主政。

然而,老八千算万算,没算到雍正会派遣弘时与弘昼跟着入驻丰台大营。弘时是自己人,没问题,但弘昼看似虚头巴脑,实际上是人精。他见证了整个夺取兵权的过程,傻子也知道兵权意味着什么。这样,八爷的计划就出现了一个漏洞,而他自己还不知不觉。方案在向前推进时,需要连贯性与保密性,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张廷玉等人的驳斥,让老八在道义上落入下风

八爷打着恢复祖制的口号,依靠铁帽子王,联合隆科多,在朝堂上发难,实际上就是摊牌。这个口号,有利于既得利益者,所以旗人基本支持,士绅也没意见,眼看就要取得多数支持。

就在这个时候,王文昭跳了出来,他是恩科状元,属于清流派,对新政也有意见,但雍正为其掌过灯,有恩于他。在这种君臣情义的感召下,他选择支持雍正,弹劾了东亲王永信:

第一,本来只谈旗务的朝会,越旨谈政务;

第二,咆哮朝堂,毫无人臣之礼。

这两点意见,同样针对其他人,讨论别的问题或者逼宫,那就是大逆不道。

有时候,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王文昭话音刚落,九爷出来骂人家是狗,这一下就将旗人与汉人割裂,本来支持老八的汉人以及中立的清流,心态上也会有所变化。

雍正的队友少,但都是重量级人物。张廷玉出面,从历史层面证明了“八王执政”只是一个伪命题,戳穿了胤禩的阴谋。也就是说,胤禩的提议,根本不存在,也不合法。接着,张廷玉又指出“新政”的好处以及康熙的遗愿是支持刷新吏治的,这让胤禩的“先帝说”不攻自破。马齐对张廷玉的认可,进一步孤立了胤禩,让其无话可说。

此外,四位铁帽子王,并非铁板一块,简亲王的态度和立场一直比较暧昧,这就导致整个团队都会出现离心率。

老十三彻底扭转乾坤

胤禩等人抢兵权,弘昼没捞到任何好处,甚至还有可能对其不利。因此,弘昼将情报透露给胤祥。胤祥可是老江湖,一听就知道出事了,于是马上去丰台大营。为什么他出马,就能轻易抢回兵权呢?

第一,常年累月的军事经验,让胤祥在军营享有崇高的威望,许多将领都是其一首提拔的。他一句话,顶别人十句话。

第二,旗主王爷带来的人,虽然接管了,但是人生地不熟,缺乏群众基础,没几个人心悦诚服。刚刚入驻才一天,即便有兵权,也不牢固,而且他们是通过不正常手段取得,名不正言不顺。胤祥本就是负责军务的亲王,丰台大营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听命于他。

等胤祥带着兵,回到朝堂,力量对比立刻发生转换,隆科多都看出形势不妙跑路了。胤禩台面上被人驳得哑口无言,场外的军事力量又被解除,也就宣告了“八王逼宫”的失败。

秋媚说:胤禩有帝王之志却没有帝王之命,他败给雍正,并不是他能力不行,而在于一个不起眼的弘昼导致其计划满盘皆输。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