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虽然没有能掐会算这么夸张,但确实是个文武全才。刘伯温自小就被人高度评价,入仕后还被有识之士比作诸葛孔明。可见其才智之高。而且从他给朱元璋效力时提出的《时务十八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传闻中料事如神的刘伯温吧。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许多书籍都说刘伯温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但我认为刘伯温只是一个杰出的谋士,只不过被后世大肆宣扬,被人们推上了神坛。所以我认为他并不是会掐算,他只是一个聪明的谋士,能察言观色,同时精读历史,从而推衍历史的走向。
聪明过人
小时候的刘伯温天资聪慧,而且非常好学,有过目不忘之能,被街坊邻居称为“神童”。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在众多童生中,刘基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对其他人来说晦涩难懂的春秋经,在刘基手中能流利的背诵下来,并且读透其精髓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足以说明刘伯温是一个聪明的人。
仕途多舛
刘伯温的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元朝做官的二十多年,刘基过得并不顺心,因为官阶一直是七八品,在他的诗文中,常见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而是观点和理念不同的原因吧,才使得刘伯温多次辞官。后来在朱元璋手下才绽放光华。
建国谋略
在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能在紧张的军事形势下仍能冷静分析对策的刘必有其过人之处,正好这次的战争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所以刘伯温才会被逐渐神化,认为他挪动了历史的滚轮,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人们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我认为刘伯温是成功的,尽管不能掐算未来,但他用自已的智慧为明朝出谋划策,在历史交叉路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不能料事如神,但起码流芳百世。刘伯温,去掉历史的光环,他仍一个聪明的谋士,加上一点点幸运,历史长河上已然留下了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