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家都称“公”,为何偏偏楚国国君称“王”?

西周立国后,周武王采用分封制治理国家。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称“王”,而分封的诸候也分有等级,只可称“公”或“侯”。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逐渐衰微,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控制能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0 10:43:54

春秋时期为什么诸侯称公而唯独楚称王?要知道这一问题,先要明白以下几点:一,爵位的等级

周建立后,爵位的设置分六等:王、公、候、伯、子、男。天子爵位最高,称王,如周武王。其余各诸侯根据与周王室的亲疏及功劳大小赐爵,如姬旦是武王弟弟,分封鲁,为公爵,称鲁公。姜太公以首功分齐地,是侯爵,称齐候。楚是子爵,楚国君称楚子。这些都是周礼规定的严格制度,是不能乱称呼的。

二,为啥春秋时除了楚称王,其余都称公呢?众说周知,周到了春秋时,王室开始衰微,对礼制要求也执行的不象当初那么严格,诸侯间在互相称呼中,是尊重也好,吹捧也好,讨好也罢,便故意抬高爵位级别,又还没胆和天子一样称王,所以就干脆称呼除王爵外的最高爵位“公”,这样称呼久了,虽不合周礼,但也慢慢约定成俗,在史书记载中也就称公了。

三,为啥楚称王

楚国为子爵,爵位很低,他却和天子一样称王,是为什么?楚国称王,不是周室同意的,是自封的。楚在长江南,属于蛮地。离天子远?到了春秋时国力大增,是第一个不听从周王室指挥的,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就是因为楚多年不向周王室纳贡。

所以,楚敢自封称王,是对周王室的藐视。也有称霸诸侯的野心。其原因是周朝走向没落导致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