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申春君的消亡史,“李园乱楚”是为何?

春申君(前314~前238),姓黄,名歇。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为楚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后改封江东。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9 18:08:13

战国之世,天下贵族养士(所谓的门客)成风,其中最著名的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之中中除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外,其他三人都出身王族,靠着祖先的荫庇坐享其成。只有黄歇才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一刀一枪打下了偌大的名头,只可惜后来晚节不保,身名俱灭。

一:强势崛起,执掌一国军政,跻身“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78年,对楚国而言注定是噩梦深沉的一年。但对黄歇而言,却是他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就在秦军攻破楚都鄢郢(今湖北江陵),顷襄王被迫迁都陈县的时候,黄歇被任命为外交使节,出使秦国商讨议和事宜。

最终,黄歇凭借其出众的口才,成功说服秦军退兵,且与其缔结两国盟好的协议,鉴于其巨大的功劳。顷襄王命他为外交副使,偕同太子熊完一起出质秦国,由此,黄歇和太子熊完成了至交好友兼通师生。

公元前263年,顷襄王病重,为了确保熊完能够回国继位,黄歇再次展现其非常的口才,以“移花接木,李代桃僵”之计,舍身赴难,安排熊完成功返回楚国。后来为了保全秦楚两国的同盟关系,并感佩于黄歇的忠勇,秦国礼送黄歇出境。

同年,太子熊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为了酬答黄歇舍身饲虎,脱己于险境的巨大功勋,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令尹(丞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为其食邑。

出身普通贵族的黄歇一跃成为天下间赤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和出身王族的田文、魏无忌和赵胜一同名列“战国四公子”。

二:宠遇渐衰,鬼迷心窍遂生移花接木之计的春申君

自黄歇执政以来,一方面积极改革内政军制,另一方面偕同诸侯抗击秦军。使得渐成颓靡之势的楚国青春焕发,到了救赵亡鲁之时,原本屡遭挫败的楚国再度成为名重天下,足以抗衡秦国的唯一强国。

公元前242年,为了遏制秦帝国东征步伐,楚考烈王主盟六国,命黄歇为盟军总司令,统帅六国军队西进函谷关,但无奈秦君倾全国之力,一举击溃六国联盟,楚国的盟主地位一落千丈,震怒之下的考烈王由此迁怒黄歇。

话说,楚国虽然强大,但身为一国之君的考烈王却非常不给力,继位二十余年竟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于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势禄位,黄歇在楚国境内大肆选拔看起来容易生养的女子进贡给考烈王。但即便如此,一贯疲软的考烈王依旧寂然无闻。

办法总比苦难多,眼见得国君日益衰老,国祚尚无所托,春申君的门客李园在充分分析时局之后,不禁计上心来。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心有狡计的李园先将自己的妹妹奉送给黄歇,在其怀孕之后,凭借舌灿莲花的口才,以“李代桃僵”谋求楚国的王位,进而确保自己的权势的理由。成功说服黄歇将已经怀孕的李园妹进献给考烈王。

也许出于权势的诱惑,抑或是确实也有了不臣之心。不论如何,黄歇兴高采烈的采纳了李园的计策,不自觉的把自己和家族推上了死路。

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身死棘门,身死名灭

在黄歇献上李园之妹后不久,考烈王就收获了一对双胞胎,大喜过望的考烈王不仅立即册命长子为太子,而且封李氏为王后;再度重用黄歇,而身为国舅的李园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朝廷,参政议政。

福祸本无门,唯人自招之。已经位高权重的李园为了永远保住“李代桃僵”的秘密,并实现自己取黄歇而代之的目的。他开始大规模的蓄养死士。而此时尚沉溺在化国为家的喜悦中的黄歇不但没有听从门客朱英预备李园,存身避祸的劝谏,而且还对李园感戴不已,言听计从,倚为心腹。

公元前237年,考烈王病逝,李园率先入宫,联合王后以及与黄歇有仇怨的贵戚,在棘门埋下刺客,趁黄歇入宫之际,自两侧暴起而杀之,斩其头,抛诸棘门外,随后又命甲士千人,抄斩黄歇满门。一代豪雄就此陨落,盖世英名丧失殆尽。

四: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人生在世,固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倘黄歇能够忠君爱国始终如一,试问奸佞李园又何从而得隙以入?堂堂强楚又怎么会顷刻间土崩瓦解,轰然倒塌呢?一步错而步步错,处世为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行。

而李园乱楚之事则再次证明了“不作就不会死”的正确性。而“李代桃僵”之事也已经让一生英名的而春申君背上“战国四公子”之耻的骂名~

一家之言,切望指教~欢迎关注过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