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坐长途汽车去盘锦办事,身上带着一万多块钱,那时候还没有百元大钞,十块钱是最大面额,为保万无一失,就把钱装进一个饭盒里,这样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安全很多。
客车行驶到三分
在车站附近工作多年,见识过许多江湖骗术,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
一,“拉地雷”。这是前几年车站码头周围存在的一种店内骗术。诈骗者在店内不显眼的位置摆放易碎、价格昂贵的物品,比如玉器、瓷器等。然后在某一件易碎品的下面放置纸片,纸片上连着一根很细、透明的塑质细线,这根线从摆台的衬布下穿过,延伸到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控制这根线的人就在旁边站着。一旦有人进店购物,走到易碎物品附近,控制拉线的人拉动细线,易碎品就会掉到地上摔碎。施骗者就说是购物者碰掉的,要其照价赔偿。一般这种物品标价不菲,受害者有时候也弄不清情况,稀里糊涂就赔偿了。遇到不愿赔的,施骗者会适当降价,或者有一两个“好心人”过来劝解,让受害者降价赔偿。其实这些所谓的玉器、瓷器都是批发市场进的廉价货,成本就几块、甚至几毛钱。所谓的“好心人”都是骗子请的托儿。
二,“甩麻袋”。这是一种常见的街头骗术。至于为什么叫“甩麻袋”,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早期实施这种诈骗的人以麻袋作为作案工具;一说是早期实施这种诈骗的人多半随身携带麻袋,一旦情况不对,扔下麻袋就跑,干扰视线,争取逃跑时间。
这种骗术一般是团伙作案。一名施骗者先将装有现金或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的小包扔在受害人的跟前,然后当着受害人的面捡起来,拉着受害人验看,随后提出要和受害人平分失物。之后另一名骗子过来询问,是不是捡到失物了。第一位骗子拉着受害人极力否认。后来的骗子会提出检查随身物品。第一位骗子积极配合,然后怂恿受害人接受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两位骗子相互配合,趁机用假币调换受害人的真钱,或者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再用一张废卡调换受害人的银行卡。得手后,逃离现场。这种骗术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新手法,专门骗取中老年人的首饰,方法大同小异。
三,“猜瓜子”。这是一种传统的街头骗术。施骗者在街头、闹市支个小摊,用一个小碟子,往里面放上几颗瓜子或者蚕豆、玉米之类的东西,然后用碗罩住,让你下注猜数目或者单双。猜中了,双倍返还,猜不中,押的钱就归摊主。摊主往碟子里放东西的时候故意放慢速度,让你看的清,但是一旦让你下注猜的时候,肯定和你看的不一样。或者开始你猜的对,后来猜不对。
其实这是有机关的!碟子里的东西,一粒或者几粒里面装有铁砂,施骗者把一块磁铁沾在手上,把磁铁对准碗底,将装有铁砂的物品吸在在碗底。所以碟子里物品的数目或者奇偶肯定和你看的不一样。再加上周边其他押注的人都是骗子一伙儿的托儿,看别人赢得热火朝天,你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四,“搓把”。这也是一种店内诈骗,主要针对携带现金较多的受害者。受害人在店内买完东西付钱时,收银的人用极快的速度把受害人其中的一张现金撕掉一个角,然后让其在钱包里找缺失的部分。钱是对方撕的,缺失的那个角肯定不在受害人的钱包里。这时施骗者就会“热心”的帮忙找,翻找一通之后,那个缺失的钱角被找到了。施骗者会“善意”的提醒受害人把钱装好,甚至当着受害人的面,帮忙把钱款点清、装好。受害人离开之后就发现钱少了,还不知道在哪儿丢的。
这个骗术的关键就在于骗子数钱的手法,他是把一部分钱对折过来数了两遍,然后趁受害人不注意,把一部分钱拨落到柜台下,据为己有。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这种诈骗手法已经消失了。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兴高科技诈骗手段如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兴起,再加上大家防范意识的加强,极大的压缩了传统诈骗的生存空间。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加强防范,平安出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