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1945年8月9日24点,苏联出动150万大军,越过中苏和中蒙边境,分三路向日本关东军大营发动突然袭击,此战击毙关东军8.3万,俘虏59.4万。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09:06:12

说起来很有讽刺意味,由于在苏日战争期间日军崩溃太快,苏军伤亡不大,所以日本投降以后,苏联对日本俘虏是比较宽厚的。

德国投降以后,美国为了减少自身的损失,希望苏联能出兵共同攻击日本。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百万苏军对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

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关东军中的精锐部队也被大量抽调去了太平洋各岛屿和日本本土加强防御。关东军虽然也补充了一些新的部队,但是其中新兵很多,训练严重不足。

另外由于长期陷入战争泥潭,加上美国的战略轰炸,日本的军工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也大量不足,坦克、飞机大多破旧不堪,不能使用,连步枪数量都不足使用,不得不收缴了伪满军的武器供日军所用。所以此时的关东军战斗力堪忧。

更糟糕的是日本对于苏联的大规模突击战术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还是按照老的理念,在一线部署大量防御部队,但是缺乏机动部队应急。结果在苏军的坦克、大炮面前,日军的防御体系在短时间内就崩溃了。

所以除了少数要塞地区外,苏军几乎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一路上长驱直入,前进速度仅限于补给的限制,日军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苏军的伤亡自然也是极小。

当然,这对于日军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消息。由于在战斗期间伤亡不大,在日本投降以后,苏军也就没有刻意为难他们,只是因为战争期间人力损失太大,所以把60万日本战俘带到了西伯利亚,从事伐木、修路和开矿等工作。

这些日本战俘在第一年里死了大约5万人,不过这并非苏联人刻意虐待。只是因为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而苏联在卫国战争以后自身的物资也严重不足,所以日本战俘的物质条件也比较艰苦,而他们从事的又是重体力活,体力耗费太大,所以才会出现了大量的死亡。

在第二年随着日本战俘逐步适应了西伯利亚的气候,苏联自身也逐步从战乱中恢复活来,战俘的居住条件和物质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一些日本战俘回忆,在战俘营里的伙食甚至比当时日本国内还好一些。

在被抓到苏联的60万日本战俘中,前后共计死亡了大约15万人,在当时各国的战俘营中死亡率并不算高,如果再考虑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应该算不错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