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人甲不是兵种,而是宋代,准确的是说南宋时代,宋军步兵所穿的全装铠甲。所以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步人甲出现的时候,北宋已经亡了。
关于步人甲的记载大致如
步人甲不是兵种,而是宋代,准确的是说南宋时代,宋军步兵所穿的全装铠甲。所以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步人甲出现的时候,北宋已经亡了。
关于步人甲的记载大致如下如下,
《宋史·兵志十一》:“绍兴四年(1134年),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 。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皮线结头等重五斤十二两五钱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若甲叶一一依元领分两, 如重轻差殊,即弃不用,虚费工材。乞以新式甲叶分两轻重通融,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每副用甲叶一千八百二十五片。”
《要录·卷55绍兴二年六月丁巳》:“凡鍪甲一副,率重四十有九斤”。
“步人则甲身、腰圈、吊腿连成一片,名曰全装,而易为披带;马军则吊腿、拕泥遴作二段,名曰摘吊。”
显然,根据记述来看,步人甲是重型的中国传统全装铁札甲。戴头盔的一套甲有四十九斤重,大约30公斤重。(南宋一斤大约625克)连小腿都防护上之后,其重量在四十五斤(28公斤)到五十斤(31公斤)上下的浮动。
而且步人甲只是统称,具体还有长枪手、弓箭手和弩手甲。
《宋会要》:“王琪进三色甲”……“枪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五十八斤一两至五十三斤八两”,“弓箭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五十五斤至四十七斤一十四两”,“弩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四十五斤半至三十七斤一十两”
这个也好理解,长枪手是要扛线的,必须防护全面,而弓箭手和弩手因为要操作弓弩,需要一定的灵活度,所以没有长枪手那么重装。
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宋军会穿上这么重的铠甲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对抗金军重装骑兵铁浮屠的冲击。
在北宋时期,其实宋军是相对轻装的,而且更倚重弓弩。甚至有“七分弓弩三分枪刀”的说法。根据《河南先生文集.奏阅习短兵状》记载,北宋军队一个步兵百人队,有刀手八人,枪手十六人,其七十余人都是弩手!
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则记载,甲士自来止〔有〕前后掩心,而无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近岁军中方知带甲之利。
这种战术配置对抗防护较差的契丹和西夏骑兵还可以,对抗以“坚忍和重甲”闻名的女真重骑兵时就不行了。
比如南宋名将吴璘就说过,“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
也就是说金国骑兵真的很凶悍,身穿重甲,善于突击,能顶着弓弩攒射冲到宋军跟前拼肉搏。面对这样的。这时如果不穿重甲,肯定要被敌人屠杀的。“皆软脆,不足当矢石,金益兵来,横等皆无甲,是以败。”
所以,面对重装化的敌人,宋军也得重装化才能对抗。而正是依靠这些精良重甲,以岳家军为代表的南宋军人,才有手持长枪大斧硬撼对手铁骑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