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髡刑是最具有侮辱性的刑罚,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髡(音[kūn])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谓的髡刑,就是把人的头发、胡须都剃掉。这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对受刑人直接进行人格侮辱的刑罚。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18:31:30

“髡(音[kūn])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谓的髡刑,就是把人的头发、胡须都剃掉。这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对受刑人直接进行人格侮辱的刑罚。

中国儒家典籍《孝经》在第一章开宗明义之中,就简单直白地说明了头发胡须的重要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有《孝经》作为背书,中国古人不但不剃发不剃须,还将其视作珍宝。当年曹操以“割发代首”的方法来执行军令,为什么大家都买账?因为头发确实重要。同样还是曹操,因为战败时靠着“割须弃袍”的方法逃命,被后世嘲笑至今。而在佛教刚传入中国之时,因其需要剃发,就曾经被士大夫蔑称为“髡人”。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历来被认为是历朝历代最会“护犊子”的皇帝。这样一个皇帝,为何会对亲儿子实施“髡刑”这样的惩罚呢?这位受刑的皇子是老朱第十子鲁王朱檀。依笔者来看,“髡刑”还是太轻,老朱还是护犊子。

深受宠爱的鲁王

朱檀,生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十七日,生母宁妃郭氏。

当年四月初七日,是大明王朝第一次封建诸王的好日子。朱檀虽然此时还不满两个月,但依然被册封为鲁王。当时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大龄儿童,可以亲自到皇宫奉天殿内接受册封。

但是像朱檀这样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怎么办?在奉天殿上吹个风受个凉,只怕就得夭折。为了宝贝儿子的生命安全,朱元璋特地设了一个职位“保抱”,专门负责抱着朱檀行礼。然后由丞相李善长带着册封亲王所用的金册、金宝到宫门外交接给太监,册封仪式直接在宫内举行。

从种种迹象可以分析,除了太子朱标之外,朱元璋对朱檀这个儿子也是非常疼爱的。比如洪武三年的这次封王,老二秦王朱樉封国西安、老三晋王朱棡封国太原、老四燕王朱棣封国北平、老五吴王朱橚封国杭州、老六楚王朱桢封国武昌、老七齐王朱榑封国青州、老八潭王朱梓封国长沙,老十鲁王朱檀封国兖州。除了马皇后最小的嫡子吴王朱橚之外,就只有鲁王朱檀不像其他亲王一样封在国境线上。

之所以朱元璋会对朱檀另眼相看,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其一朱檀生于封王大典之前,这在古代可以被认为一种吉兆。

其二鲁王的生母郭宁妃相当得宠。郭宁妃是开国功臣郭兴和郭英的妹妹,郭英是少数可以活过朱元璋的勋贵,他和老朱之间关系有多铁就不用多说了吧。朱元璋后宫宫禁极严,但在郭英奉命出征之时却放心地让郭宁妃回家为兄长践行,可见对其兄妹的宠爱。

其三朱檀本人“好文礼士,善诗歌”,这样一个既聪明又谦逊的孩子,哪个父亲会不喜欢呢?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二十四日,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的长女被册为鲁王妃。十月二十一日,鲁王朱檀携王妃一起就藩兖州府。未曾想,这一去,却引发了一场惊天惨案。

作恶多端的鲁王夫妻

在《明太祖收录》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七月的记载之中,突兀地出现了一条重新册封鲁王妃的记录,而且还着重指出这位新任鲁王妃是前王妃的妹妹。

汤和的长女怎么了?死了还是废了?《实录》中完全没有交代。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必须要来探一探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然而无论是翻看历朝《明实录》抑或是《明史》,都找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整理故宫文物之时,从景阳宫御书房发现了一本明代皇家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书中记录了大量朱元璋给诸子下达的谕旨,其中透露了鲁王夫妇在封国兖州的所作所为。

触目惊心的罪行!大量无辜的儿童被抓入王府私自阉割,引起了兖州府境内天怒人怨。据可靠分析,鲁王夫妻二人沉迷于道家“金石之说”,阉割之物很可能是作为药引使用。朱元璋穷苦农民出身,对鲁王夫妻如此伤天害理之举自然是难以容忍。

当然所谓的凌迟鲁王妃,应该只是一时气话而已。老朱再怎么痛恨这个媳妇,也不会让一个大男人刽子手去给汤氏这样用刑。根据《罪惟录》的记载,鲁王夫妻二人的最终结局是:朱檀髡刑,汤氏赐自尽。

这样的一桩丑闻,朱元璋自然是不欲将其公之于众,故而在官方史书中只字不提。此外为了顾及老伙计汤和的颜面,老朱又将他另一个女儿重新册封为鲁王妃。

结语:从朱檀夫妻的所作所为来看,“髡刑”还真是朱元璋保护儿子的手段。如果公平起见,应该让他和鲁王妃汤氏一起自尽才是。然而很可惜,朱檀根本没有体会老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继续在服食金丹的道路上放飞自己。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二月十六日,年仅20岁的鲁王朱檀终于金石中毒而死。俗话说“生封死谥”,但是对这样一个荒唐的儿子,该给个什么样的谥号呢?朱元璋考虑良久,还是决定赐以恶谥以警告其他诸位皇子。

谥法“外内纵乱、好乐怠政曰荒”,是一个十足的恶谥。一般来说后世子孙都会用谥号来称呼先祖,比如朱檀的儿子朱肇煇死后赐谥曰靖,后世都尊称其为“靖王”。但是对于朱檀,鲁王一脉子孙只能尴尬地将其称为“鲁先王”。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