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音[kūn])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谓的髡刑,就是把人的头发、胡须都剃掉。这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对受刑人直接进行人格侮辱的刑罚。
朱元璋命令手下按住儿子朱檀,将他全身的毛发剃得精光。朱檀又惊又怕,一年后双目失明,痛苦地死去,年仅19岁。六百年后,一座墓地揭开了朱元璋的秘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光全身毛发表明朱元璋对朱檀厌恶至极,认为他不配拥有父母亲情。
这种刑罚叫做髡(音同“昆”)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朱檀,本是朱元璋最为钟爱的儿子,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他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将父亲激怒到这个程度呢?
一、曾经的天之骄子,父亲的掌上明珠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之外,他对第十子朱檀也非常喜爱。
朱檀的母亲郭宁妃在朱元璋还未发迹的时候就嫁给了他。
岳父郭山甫是个相面高手,对朱元璋很是看重,倾尽家财资助他,还令自己的两个儿子追随他。
知遇之恩加上夫妻一路走来的艰辛,都让朱元璋十分宠爱郭宁妃。
马皇后死后,郭宁妃代行皇后职权。郭宁妃的两个兄弟郭兴、郭英被封为陕国公和营国公。
爱屋及乌,朱檀出生后,朱元璋对他也非常喜欢。在朱檀刚刚满月时,朱元璋就将他封为鲁王,赐予富饶的封地。
朱元璋是个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父亲,俗话说:缺什么就重视什么。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穷苦,是底层草根逆势翻盘的典型。
别说受教育,朱元璋小的时候,饭都吃不饱。
为了一日三餐,他放过牛、要过饭、流过浪、当过和尚,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从战乱和瘟疫中活了下来。
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朱元璋却在做和尚时,四处化缘,云游了淮西各地,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这些见识让他想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从而在25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
战争是残酷的,朱元璋是幸运的。他不仅在血雨腥风中幸存了下来,还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步步高升,最终攀援到顶峰。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青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使得朱元璋认识到一个人的眼界开阔,学识渊博是多么的重要。
统一天下的第二年,朱元璋就连续两次下旨在全国各地建立学校,从中央一直建设到了乡村。
对自己的儿子们,朱元璋更是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弥补自己没有受过教育的遗憾。
他亲自规划了“大本堂”,将古今各类图书搜集在其中。征召名家大儒教授皇子们,选拔青年才俊作为伴读。
除了学堂教育,朱元璋还非常注重皇子们的品行。
他常常教育儿子们,要避免奢侈,奉行节俭,爱护百姓。
他曾经指着宫中的空地告诉皇子们:“这里不要建用来游玩的亭台楼榭,可以种些蔬菜,以备宫中自用。不要伤民之财,劳民之力。”
点滴小事,如此种种,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皇子们的教育充斥在每一个细节中。
小时候的朱檀十分讨人喜欢,他不仅长相俊俏,聪明伶俐,而且为人谦虚有礼。朱元璋对他有所偏爱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朱檀15岁时,朱元璋为他求娶了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
婚后,朱檀带着妻子奔赴鲁国封地,成为鲁王。
明朝实行分封制,除了太子可以留在京城,其他皇子成人后都要去封地镇守领土,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固。
朱檀的封地在山东兖州附近,范围很大,统辖多达四州二十三县。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檀的期望颇高。希望他能够成为未来帝国的坚强支撑,将大明王朝的辉煌延续到千秋万载。
起初,朱檀勤勤恳恳,也试图沿着父亲为他设定的方向走下去。
可是没多久,朱檀就感受到了日日管理政事的无趣。
朱檀和鲁王妃都精于诗词,可是每天与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日子久了也会觉得乏味。
于是,年轻的夫妻两人开始外出寻欢作乐。
没有长辈的约束和劝诫,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朱檀的所作所为一步步越过了朱元璋的底线。
他先是在兖州城外建造了园林,与鲁王妃常常去那里玩乐,甚至晚上也住在城外,夜不回宫。
建造别院、夜不归宿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就开始编制《皇明祖训》,以此约束子孙朝臣。
上至天子,下至朝臣百姓,皆将《皇明祖训》奉为圭臬。
其中对藩王离宫游玩有着严格规定。
有人将鲁王的行为告知朱元璋,引起他的勃然大怒,遣人去鲁国呵斥鲁王。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朱檀已经搞出了更大的祸端。
朱檀的身边充斥着一群阿谀奉承之辈,为了讨鲁王的欢心,引荐了一群道士,向他传授长生不老之术,怂恿他修炼丹药。
朱檀对此深信不疑,日日与鲁王妃修道炼丹,将封地上的一干事务交给下属去做。
一日,有道士进献了一道偏方。偏方中需要用童男补阳,炼制丹药。
朱檀犹豫不决,鲁王妃却说,自己有办法。
她派人将民间的男童强行带到宫中阉割,作为药引。当地百姓吓得将小孩藏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时间人心惶惶。
消息传到京城,得知鲁王夫妻竟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朱元璋怒不可遏。他是贫苦草根出身,对老百姓的苦难深有体会,这个儿子实在罪大恶极!
最让朱元璋痛心的是,他在儿子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让他无比失望的结果,这样的打击几乎让他无力承受!
朱元璋把朱檀堕落的主因归咎于鲁王妃,认为是鲁王妃的影响和怂恿,导致本来遵纪守法的朱檀做出这样的事!
于是,鲁王妃被赐自尽。
朱元璋舍不得赐死自己的儿子,又对他的所作所为气愤至极。于是,采用髡刑来惩罚他。
从小锦衣玉食,备受追捧的朱檀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回到封地后,他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没多久,因为体内丹药毒发,朱檀双眼失明,随后还不到20岁的他就这样死去了。
朱檀的死狠狠地刺痛了朱元璋的心,对这个儿子的荒唐行为,他失望极了。
因此,他将恶谥“荒”赐给了朱檀,称他为“荒王”,葬在了鲁地。
年轻皇子的一生,似乎就留下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名声和父亲对他的厌恶。
可是,六百多年后,1970年的某一天,山东邹城一座古墓的发现,揭开了朱元璋不为人知的柔软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