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在8月?

首先申明,我不是吃小龙虾的专家,也不是水产养殖专家。但是由于朋友圈时不时出现关于小龙虾吃出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以及众说纷纭的小龙虾鉴别方法,所以决定自己找资料研究一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21:31:33

首先申明,我不是吃小龙虾的专家,也不是水产养殖专家。但是由于朋友圈时不时出现关于小龙虾吃出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以及众说纷纭的小龙虾鉴别方法,所以决定自己找资料研究一下。这篇只是记录我自己的找资料看资料的过程,各位读者请自行判断。也请不要引用或者转载或者断章取义,谢谢!。

最近,我的朋友圈又一次被网红小龙虾店刷屏了。

事情的起源是几位网友去吃了沪上有名的某小龙虾。不是路边摊,而是一家人气爆棚、评价也很不错的店。人均在150、甚至200以上。

(所以像我这样吃不起小龙虾的穷屌丝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

这几位网友食用小龙虾后,半夜肌肉酸痛疼醒,之后又腹泻呕吐。一起吃小龙虾的朋友也都出现相同症状,到了医院彻底瘫倒。

搜索“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得出的结论也是让人不知道信哪个好。直指小龙虾或者洗虾粉是罪魁祸首的有,洗地辟谣的也不算少。

所以到底有问题,还是没问题?到底能吃还是不能吃?

再看看专家和文献怎么说。

相关的文献,近五年发表的居多,而且病例较多、引用次数靠前的,来自南京第一医科大学、南京市卫生监督局、南京军区总医院……

(江苏人民你们是有多爱吃小龙虾,(⊙﹏⊙)b)

先看其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2-2014年江苏省报道6起,一共9例。9例在发病前24小时内都进食了小龙虾。(并且全都发生在8月!这里面难道有什么玄机?)

有的是在餐馆吃的小龙虾,有的却是在家里(家里吃小龙虾也得病,是不是可以排除洗虾粉?毕竟没有人自己会给自己用那玩意吧。)

而且有人才吃10个就发病,这让动不动论盆吃的吃货们情何以堪。

文献里还给出了一个关键点:

——吃龙虾的个数与潜伏期的长短没有正相关、与症状严重程度(肌酸激酶值)也不成正比。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想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中。小龙虾只是一个引子,还有更深层原因影响到了食用后的发病。

继续搜文献,找到一篇2017年最新出炉的。并且收集的病例也更多,时间跨度也更长了。

这篇文章同样来自江苏南京——看来江苏人民真的很爱吃小龙虾嘛。

这里有几个信息。一个是2015年前散发病例为主,2016年后出现了群发事件。另一个,所有患者都曾经进食了“虾黄”。第三个,自行捕获后烹制的小龙虾也有可能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说好的洗虾粉呢?菜场买回来的尚且能说黑心店主用了保鲜剂或者洗虾粉,但自己捞的虾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吧。)

到这里可以基本排除洗虾粉的问题。剩下的疑点集中在虾黄。

同一桌吃饭,五个连虾黄一起吃的倒下了,剩下只吃虾肉的还好好的。

好,初步确定罪魁祸首是这家伙↓

但是这家伙是怎么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

必须要再看一下横纹肌溶解症有哪些诱因。

这些诱因里面,创伤、长时间肌肉受压、癫痫发作、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些病人本身的原因可以排除。蛇毒、昆虫咬伤、乙醇中度也不可能。病毒、细菌的可能性也很小。尽管生的小龙虾在头部确实可能携带了细菌和病毒,但这也不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元凶。首先小龙虾已经完全煮熟,杀灭了绝大多数细菌病毒,此外从吃下小龙虾到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才不到24小时,短于细菌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剩下的可能性是药物,尽管这种可能性看起来不可思议。但福尔摩斯说过的,排除了所有可能性后,这种可能性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也应该是事实。

(这里的“药物”或者说“毒素”,其实有三种可能的来源:1. 小龙虾自身合成的。2.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添加的。3.水体本身所含的。)

首先看一下哪些药物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下面这张表格来自一份关于横纹肌溶解症的综述。

我们不能肯定小龙虾中含有哪种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但养殖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杀虫消毒,其中就会包括一些抗感染药物和有机磷农药。(搜索小龙虾养殖技术可以找到,我这里就不放了。)

考虑到养鱼养虾时也用到一些药物,但似乎并没有引起群发性的横纹肌溶解症。这就有两种可能性,一,吃鱼的时候主要吃肉,而鱼肉中药物富集并不严重。二,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可能是养鱼时用不到,但养小龙虾却要用到的,比如用来去除“黑腮”,使小龙虾卖相变得更好的一些药物。

虽然我们还不肯定,但饲养过程中投放的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看来是可能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部分养殖小龙虾的水源本身受到了污染,两者在效果上很难区别。)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

1. 为什么只吃虾肉没事,而吃虾黄的有事(药物的富集)

2. 为什么发病都在8月(小龙虾长虾黄的季节,这时候美味的虾黄让人难以拒绝)

3. 为什么2016年后,病例呈增加趋势,且由散发发展为群发(野生小龙虾不能满足需要,养殖小龙虾日益盛行)

另一篇文献调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样认为是一种“毒素”导致的:

当然一定会有人觉得:我也吃虾黄啊,而且吃很多的。一点事都没有。那么可能的原因有:不同养殖户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和投放药物距离捕捞的时间有不同,导致了小龙虾体内药物的有无和多少的不同。

还有就是不同人对于横纹肌溶解症的易感性不同,比如在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中,研究人员就发现在快肌型肌钙蛋白(fTnT)基因上T955C位点携带了T等位基因的人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对于药物性的横纹肌溶解症,应该同样存在导致发病风险增加的易感因素,但目前我没有找到资料。

探究到这里,应该说要暂告一个段落了。如果要继续验证我的结论,可以问一下出事的几位有没有吃虾黄,或者加强对小龙虾药物残留的检测(不仅仅是常规的农药残留检测)或者进一步研究一下发病者们有没有携带什么共同的易感基因。

但不管怎样,我应该不会再去吃小龙虾的虾黄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