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部分老年人,子女都在国外,主要靠微信联系,这样幸福吗?

孩子在国外
可能很有成就感
但是几年才见一次面
真的很孤单
侄子清华毕业
微软就职工作
后被派去美国
如今已七年多
哥嫂孤单寂寞
想念儿孙见面不得
只能微信联络
忍受亲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7 11:25:13

很早就看到这个提问了,我不太想触碰,不知道如何回答好。经过几天的思考,回味内心真实感受,我肯定地说,微信联系一定没有经常见面的幸福。

今年的7月17日,我回国整整四周年,华盛顿机场与儿子一家告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

与儿子分别后的日子,互相是牵挂的。他担心我的身体和情绪: 回国后一日三餐,能否保证不懈怠?与老朋友们还能联系上吗?他怕我无事可做,太孤独寂寞。

儿子的担心很准确,我早已把三餐改为两餐,吃的不太认真。很多老朋友已搬家、投奔子女或进养老院,完全失去了联系。我不善交际,很难发展新朋友。好在加入了头条,每天有了事可做。

我担心儿子的工作不要太累了,偌大的房子,工作之余,要养花除草,扫雪遛狗,事情很多。还有一双儿女,需要日夜养育。中年人的担子太重了。

感谢现代文明带来地福祉,让我们远隔千里万里,也能隔屏相望,聆听到每一句亲切地话语,感受到每一次深情地呼吸。

在不能亲自见面的情况下,视频是最直接,最具体,感受幸福的方式,不然,又能如何呢?

90年代初,我妻子第一次出国,我们是靠写信联系的,偶尔偷打院长办公室电话,长话短说,不敢多聊。

每次在视频里,听到孙子孙女叫我一声爷爷的时候,从心底感觉到幸福,即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也感觉到了温凉,不再烦燥。

父母在不远游。一句古语,道出了子女远离原生家庭的心酸。为了子女有远大前程,父母又不想成为儿女的羁绊,只好忍受分别之苦,思念之苦,生命之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老的话题,无人化解。有时候感觉离别也是一种美好,吃到美食美酒时念叨儿孙,看到大雁南飞时思念儿孙。

相信总有一天,科技发达,人们能穿越时空隧道,像手机信号一样,瞬间穿过大洋彼岸,与亲人们欢聚一堂。

那个美好幸福的日子,我们这一代人赶不上了。

在凄美如歌的牵挂中,走进黄昏,耗尽余晖,也是一种无奈无悔的幸福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