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揭露人性的电影哪一部令你印象最深?

什么是人性自卑的恶和人性炫耀的恶?
斩获4座奥斯卡的《寄生虫》告诉我们:你不了解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我们要怎样把这两种恶,转化成为提升自己生命的一种能量。
韩国区区就这么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4 15:37:30

说道揭露人性,我推荐《辩护人》!

这部影片是以韩国20世纪八十年代“釜林事件”为原型拍摄的经典电影。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平民如何成为法治英雄的传奇经历,同时启发我们对人性、制度以及法治发展历程进行思考。

对于相信对于这部电影,大部分人是陌生的,毕竟很多人看电影都是图个轻松,谁也不想工作学习一天后,还去看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再加上如今国内电影市场上,仍旧是“明星效应”、“粉丝经济”坐拥半壁江山,《辩护人》这么一部涉嫌政治的沉重题材,不走偶像路线的电影,不被大众熟知是很正常的。

该片于2013年12月28日在韩国上映,连续29天占领票房榜首, 观影人次超过1137万,是2014年第一部千万人次电影,韩国史上第9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本土电影。 该片获得第50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影奖。

电影前半段讲述的是穷小子宋佑硕如何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成功,自学通过司法考试,辞职创业,最终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骗吃骗喝,边打工边读书,上门找关系,自己发传单,遭同行嘲讽,被同行弹劾等等等,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就是这么一个草根逆袭的人物,有钱了,买下了自己盖亲手的房子,还了求学时欠下的良心债,心无所累,收入稳定,家庭幸福,说真的这不就是我们苦苦奋斗,追求的吗,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理想化的生活吗。那么如果是你,你会亲自毁掉这种生活吗。

电影进入后半段时,开始展露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过相信大部分人对韩国的认识只是整容和泡菜,当然了我也不是来给大家科普的,只是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个时代背景与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是有点相似的,就是一个字乱,大学生被冤枉成反党分子,面对着这个国安法事件,简单的说就是和国家打官司,怎么可能赢呢,那么现在的税务专门律师宋佑硕怎么会同意呢。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宋佑硕的不管不问是一点错都没有,为什么,中国有句话说的很对:“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我用了大半辈子换来如今的生活,凭什么亲手毁掉,况且是一个不可能赢的游戏呢。

但是,这种转变是突然的,但人性中的力量却让我信以为真,在看到国家逮捕的犯人满身伤痕,在看到这个国家强硬的扭曲真理正义时,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真理辩护,他拒绝了来自家人,同事,生意伙伴的劝阻,如同破釜沉舟的霸王,哪怕独自承受四面楚歌的苦痛,却依旧坚定不移。当然最后失败了,就像真理在国家面前一样不堪一击,但鸡蛋击打岩石,终有一日,孵化出的新生命会踏着岩石奔向自由。

辩护失败后,他带头游行在这个惧怕游行的国家,最后被捕。结局是全釜山九成律师来为他辩护,电影到此结束了,我不敢轻率作出任何不实的结论,在我百度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是真的被吓到了,原来宋佑硕律师的原型竟是韩国卢武铉总统,而这部电影的播出又促使了曾经的冤假错案翻案,至此我方敢说出“电影改变制度和制度改变电影”这样酸溜溜的话。也愿在这苍茫的世界,会有越来越多无所畏惧的人甘作灯塔,为正义而行。

影片开头时打出字幕说,本片“以真实人物为背景,但内容是虚构的”,着重点出了电影与历史之间微妙的关系。也让我们意识到影像与历史,娱乐与政治如何取得一种合理的平衡。至少在这部影片中,电影成为了大于电影的艺术,超越电影本身的存在,承载了很多不堪重负的历史。导演杨宇锡或许是觉得历史太沉重,在影片前半个小时制造出了一种轻喜剧的风格的假象,无论是配乐、节奏和风格,这跟后面的风格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而更加凸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 宋康昊在片中凭借亦喜亦悲、大开大合的表演诠释了一个前后情感跨度巨大的角色,将一个原本唯利是图的税务律师走向人权辩护道路的心境转变生动呈现。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