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实质上是一种责任逃避和惰性的心理。
造成拖延症的主要问题还在于父母自身。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管教过程中,可能是过于急切,过于严苛,父母本身就有强迫症,控制欲比较强。
说起拖延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是很头疼,有的家长自嘲道:自从有了孩子,几乎都可以改名叫“催催催”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总是各种磨蹭,能把你急死!起床,慢的呀,吃饭,慢的呀,做事,慢的呀!尤其到了写作业,那个磨磨唧唧的样子,经常把咱们的心脏病要给急出来了!那到底如何让孩子变得主动利索呢?润芝老师就给大家一个三步走的方法,帮你培养一个麻溜利索的孩子!
第一步,认识时间——1分钟到底有多久
对孩子来说,如果把时间量化成眼睛能看见的,这样他会更理解1分钟到底有多久。建议大家给孩子买1个1分钟的沙漏,也有3分钟、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沙漏。在孩子看来,这种沙漏计时办法其实蛮有趣,更像是跟是时间赛跑有趣的竞赛游戏。家长可以给孩子很多一分钟任务,并且用沙漏来计时,看看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做多少任务,如果孩子可以超额完成就可以给孩子一些相应的奖励,这样既提升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孩子的时间紧迫感。
第二步,体验结果——承担拖延的后果
孩子吃饭、睡觉、写作业都容易拖延,如果纵容这种拖延,那就算孩子掌握了时间刻度,也改不了习惯。这时候家长果断把碗收走,让孩子体验饿肚子的后果;作业完成超时,家长果断不管,让孩子体验百思不得其解的煎熬或者被老师批评的后果,只有这样他才会珍惜你给他的作业辅导时间。有时候狠狠心,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必须让他认识到:拖延是对他自己不利。
第三步,拆解任务——学会目标管理
喜欢拖延的人,一般来说,对目标管理的能力暂时是比较弱的。或者说当一堆事情要做的时候,他分不清楚孰先孰后。在孩子的眼里缺乏对全局的掌控,他只聚焦当下的事情,如果事情稍微复杂一点,他就会比较慌乱,导致什么也做不好。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复杂任务简单化,告诉孩子做事情的步骤。就比如收玩具这项工作可以拆分成:1、 把所有书堆放在一起,码好,放到制定的位置。2、 把玩具分类。大玩具放在大箱子里,零碎的小积木等放到另外的收纳盒子里。3、 如果是女孩子,那么请把洋娃娃摆放在她该在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