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和《易经》哪本书的成书时间更早?

皇帝内经我未读过,好象是一本医书,应该比易经迟出世。
我是门外汉,还请内行师友解答!
2021/9/11今通行本《黄帝内经》与《易经》哪本书的成书时间更早?
金栋按:看来,必须对《黄帝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12:55:55

今通行本《黄帝内经》与《易经》哪本书的成书时间更早?

金栋按:看来,必须对《黄帝内经》“成书”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即怎样才算“成书”,也就是今本《内经》理论体系的天人相应学说、气化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脉学说,针刺学说、养生学说、诊法学说等大体完成(除七篇大论之外),一般说来也编纂在一起了,算是成书(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

实际上,成书年代与书中所反映的内容出于什么年代不是一回事!观今本《内经》的具体内容,确实辑录了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文献,又吸取了当时的医学成就整理成书,故其中既有语言古朴、合于上古音韵、带有先秦习俗的成分或内容,又有明显的两汉时代烙印,即五行学说。所以有些篇章可能出自或反映先秦时期的内容,而西汉初这些“医学论文汇编”尚未纂辑成书。

据相关考证,今通行本《黄帝内经》不是《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而是由《黄帝素问》和《黄帝针经》(《九卷》《灵枢经》)两部独立的医学典籍组成,二书约皆编纂成书于东汉(或以后)时期!

《黄帝素问》与《黄帝针经》之名,皆首见于《隋书·经籍志》。

《黄帝素问》即今通行本《素问》,全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由唐代王冰次注、宋臣林亿等《新校正》者。该书《灵兰秘典论》(全元起本名《十二藏相使》)篇“中正”、“州都”之官职,是魏晋以后才有的,疑由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梁间人全元起在给《素问》作注解时补入,可作为《素问》编纂成书下限时间之标志。

《黄帝针经》即今本《灵枢经》,简称《灵枢》,乃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锦官史崧之“家藏旧本”。据《宋史·卷十七·哲宗本纪》记载:“元祐八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元祐八年,即公元1093年。可见,史崧本实系高丽国所献《黄帝针经》之后继本。汉末名《九卷》,晋代名《针经》,唐代名《灵枢》。

而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易经》,即指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传两部分。

据易学史料,《周易》之“经”——《易经》(狭义)是一部卜筮书,即算卦的书,并不是哲学,而是宗教巫术,成书于西周时期,出自卜史官之手,与周王室(周文王、周公旦)有关。

《周易》之“传”——《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阐释推演、附会发挥《易经》。传统观点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后儒经师之手。然据帛书《易传》,今本《易传》,当完成定型于西汉宣、元时期。《易传》,亦名《易大传》《周易大传》共七种十篇,故又名《十翼》 ,即《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篇、《系辞》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要之,《周易古经》成书于西周时期,《易传》完成定型于西汉宣、元时期,《黄帝内经》成书于东汉(或以后)时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