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是不是蔑称?为什么?
答:蜀汉不是蔑称。
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曹操,刘备得以占据荆州有了立足之地。后刘备在庞统辅佐下,进取益州(西川),落凤坡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死。诸葛亮领刘备令
不是。“蜀”是曹魏不承认刘备汉室正统所采用的一种代称,也谈不上是蔑称。而“蜀汉”就更不是了。这是后世的一种习惯性称呼,用来区分其他国号为“汉”的政权。
所谓蔑称,是轻蔑的称呼,带有一点戏谑、不尊敬,甚至侮辱的味道。比如:棒子、阿三。你私下聊天这么说话没关系,到了国际场合还是应该保持尊重。用蔑称称呼一个国家,表现的是瞧不起,是鄙视。而蜀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首先必须明确,刘备称帝的时候,国号是“汉”,因为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汉朝寿终正寝,而刘备宣称曹丕是篡位,并且毒杀了汉献帝(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他就强调曹丕“不合法”。而自己作为汉室宗亲,又打下了偌大疆土,也就堂而皇之,“继承”汉室正统了。
但是,刘备说自己是“汉”,曹魏不能承认。因为曹魏的合法性在于曹丕受汉献帝禅让。故而如果汉朝还存在,那曹魏本身就不合法了。所以曹魏打死也不能称刘备建立的那个政权叫“汉”。不能叫“汉”,也要找个代称,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地名。刘备占据的领土为益州,也就是蜀地,而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古蜀国,春秋战国时,蜀国还与秦、楚等国有过交流和战争,最后被秦所灭,因此蜀也是古代国号,所以用蜀来称呼刘备建立的这个政权。但是注意,曹魏只会称他们为“蜀”,而不是“蜀汉”,这个“汉”字肯定不能出来。
故而,后来晋也接受曹魏“禅让”,晋的“正统”来自于曹魏,也就一定要坚持曹魏的说法,只有曹魏才是正统。所以陈寿在晋朝编撰《三国志》,将刘备的政权部分称为“蜀书”。而且,《三国志》中说到曹魏的皇帝才称“帝”,他们的传记称为“纪”: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三少帝纪。而吴蜀两国的皇帝都不被承认,称之为“主”,其传记称为“传”:先主传、后主传、吴主传、三嗣主传。这是什么?这是政治问题、原则问题。
为什么说蜀不是蔑称?因为概念不一样。刚才我已经说了,所谓蔑称是带有羞辱性的,是看不起你。但是曹魏称刘备那个政权为蜀,是政治原则性问题,不是瞧不起你,也不是要羞辱你。就好比我们现在强调“台湾地区”,不是看不起,而是涉及原则问题,不能让步。这是政治立场。
至于蜀汉,那是后人叫的。因为之前有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还包括刘玄建立的玄汉),之后还有十六国中刘渊建立的赵汉(后来改国号为赵)、李雄建立的成汉(国号先叫成,后改汉)、五代十国中刘龑建立的南汉、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刘崇建立的北汉、元末陈友谅建立的陈汉。这些政权国号都叫汉,所以后世自然要予以区分。刘备那个政权,既然被曹魏称为蜀,又确实在蜀地,就叫蜀汉,没有任何蔑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