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尤其对太子胤礽感情更深,康熙一废太子其实就是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孩子,吓唬吓唬他,等太子有所收敛,改好了再恢复他的太子位。
太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和康熙
都说多子多福,都言皇帝一言九鼎,这个时候康熙面临的,就是这个“幸福”的烦恼。政治斗争中,夹入的是亲情,每一次决策都可能饱含血泪,所以康熙在国家利益和父子亲情之间找平衡,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题干说,以康熙的掌控能力,立老四为太子,在护驾几年,八爷党自然倒台,复立太子是多此一举。这是一种从结果倒推的思维模式,不成立。
首先,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并没有确认,老四胤禛就是他的理想接班人。
从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当时废掉太子,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事发状况下的临机处置。原因在于康熙对太子产生了误解,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并非出自深思熟虑。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谁是接替太子的理想人选。
事实上,当康熙得知胤礽受到“压镇”陷害后,已经表现出了对儿子处置过于严厉的歉意。
其次,对太子胤礽的感情,最终还是占了上风。
太子是皇后所生,康熙与皇后伉俪情深,不幸的是因为生太子难产而死。康熙将对皇后的怀念,寄托在了太子身上。虽然后期父子之间出现了一些裂痕,但这种裂痕没有扩大到,电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不可挽回,太子也远没有电视剧中表现的那样不堪。这为太子复立,奠定了情感基础。
其三,除了胤礽,无论谁成为新太子,都势必打破格局的平衡。
即使此时康熙已经认准胤禛,他也不敢贸然立他为太子。为了太子之位,兄弟几个已经势不两立,无论谁胜出,肯定会成为下一个被打击的对象。很简单,既然已经有太子被废,为什么新太子就不能被废?
这种情况下,除非康熙能祭出杀伐手段,才有可能减缓白热化的斗争,康熙做不到!新太子他也没把握保得住!康熙之所以在继承人问题上左顾右盼,怕的就是这个!
其四,八爷党的势力让康熙心有余悸。
废掉太子之后,面对大臣们的“议立新太子”提议,康熙同意了,并让大家上折推举。其实这是康熙犯下的一个错误,亦或者康熙是故意为之。太子被废,自己又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他就不该仓促同意议立太子。如果是他故意为之,只有一个解释:他想让各个候选人背后的支持者浮出水面!
无疑这个举动太过冒险,虽然通过这次推举,八爷党浮出了水面,但无形中压力却甩给了康熙自己。否定老八,就会得罪众多臣僚,甚至给人一种出尔反尔的口实,大臣们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服气。事实上也是如此,电视剧里,暴戾的老十三就替众人表达了这种不满,康熙不可能感受不到来自舆论的压力。
在否定支持甚众的老八后,假如老四上位,你觉得他能坐得住吗?这分明就是逆流而上,剧情上可以任意安排,现实生活中,谁都知道舆情的力量!康熙能不顾忌吗?
综上,权衡再三,康熙要么还不能确认老四的继承人地位,要么就是认为,出于朝局的需要,还是胤礽复出是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