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圣邀!
秦始皇,赵氏,姓赢,名政,故叫赢政或赵政,是秦庄襄王异人(子楚)的亲儿子,这绝对没有什么疑问。所谓“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一说法,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大的谎言,根本不
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庄襄王(公子楚)的儿子,还是相邦吕不韦的儿子,从古至今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本是韩国国都阳翟(今河南禹州)的一个巨商,靠在列国间搞贩卖发了大财。他看准了当时的形势,想在政治上做一番更大的投机买卖,假如他精心策划的“吊奇之谋”大功告成,那么最终将赢取天下。在赵都邯郸做生意期间,他选中了秦昭襄王的孙子公子楚作目标。子楚当时被当做人质,抵押在赵国,生活潦倒, 郁郁不得志。吕不韦天生一双慧眼,认定此人实乃奇货可居也 ,遂拿出千金,为子楚设计,助其争得了秦孝王的太子之位,使他成为未来秦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子楚之父)即位,子楚一掷千金谄媚父王宠姬华阳夫人,遂得华阳夫人鼎力相助,最终从20多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安国君立为接班人。
安国君身体羸弱,在位仅一年就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位当了秦国国君,史称秦庄襄王,也即秦始皇的父亲。秦襄王心里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全仗吕不韦出谋划策,于是知恩图报,刚上位就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洛阳10万户。
吕不韦在邯郸时曾有一个宠妾,歌姬出身, 是赵都邯郸人 ,名叫赵姬。赵姬能歌善舞,貌美如花,且禀性风流。 有一次,吕不韦请子楚喝酒,席间命赵姬歌舞助兴,子楚立刻被赵姬的美艳吸引住了,遂厚着脸皮向吕不韦讨要。吕不韦起初有些恼怒,但转念一想,自己已舍出万贯家财,何惜一女子乎?便忍痛割爱,将宠姬献给子楚,不久,赵姬生下一子,取名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子楚成为秦襄王后,赵姬也成为夫人,后来母因子贵又成了太后。
吕不韦精心设下的“吊奇之谋”终告成功。他借此谋得相国之位,被秦始皇称为“仲父(叔父)”。因此有史籍说实则吕不韦为秦始皇的亲父。当初吕不韦将赵姬献给秦庄襄王(公子楚)之前,其实早就占有了那美人,并使她怀了孕。子楚纳得赵姬不久,即诞下一子。所以秦始皇乃吕不韦之子是毋庸置疑之事。所以秦昭襄王病逝后,已经贵为太后的赵姬仍不断与吕不韦私通。直到始皇年纪渐长,初通人事,吕不韦为避祸给太后推荐了嫪毐,才终结了两人的私情。根据《史记》的这段记载,秦始皇当为吕不韦的亲生儿子无疑。所以两千多年来,民间纷传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根源于此。
也有人对此说有质疑。依据是成书早于《史记》的《战国策》中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记载。况且从历史记载来看,秦始皇似乎也从没把吕不韦视为自己的亲爹,而是把他视为隐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秦襄王死后,由年方13岁的嬴政继位。由于年幼,朝政大权掌握在吕不韦和太后手中,太后又与其面首嫪毐勾结在一起,又形成了一派势力。秦王政即位之初,不但不能限制尾大不掉的嫪毐势力,反而不得不给他们加官进爵。直到始皇9年,嬴政年满21岁,按礼仪正式受冠、佩剑,开始亲政,这时的他在政治上已趋于成熟,具备了打击吕不韦、嫪毐两派的条件,就借有人告发嫪毐欲发动政变之事,一举摧垮、剿灭了吕、嫪两党。嫪毐被车裂,诛灭三族。吕不韦也受牵连,但秦始皇对他的处置则比较策略,因为吕不韦为相多年,资望很高,不能像惩治嫪毐那样惩治他,秦始皇就写信诘问他:“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从这两句口气严厉的话就可以看出吕、赢之间是森严的君臣关系,毫无父子之情。秦始皇下令将吕不韦一家徙往巴蜀,最终迫其服毒自尽,就是这种关系的明证。
关于秦始皇的出生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说法,目前还没有任何史料证据来否定其中的某一种说法。所以,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吕不韦还是秦襄王,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秦国的王姓曰赢 ,所以后人往往称始皇为嬴政,其实是错的。殊不知古人的姓与氏是有区别的 , 而后人却把氏与姓混为一谈。自周以来,贵族皆以封邑为氏,如齐国之祖太公本姓姜(姜尚,亦称姜子牙),因封邑在吕地,遂以吕为氏,称为吕尚。造父本姓赢,封地在赵,所以以赵为氏......秦始皇名政,因出生于赵国邯郸,遂以赵为氏。《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的很明白:“(秦皇)姓赵氏”,意思是以赵为姓,所以应当称始皇为赵政,而非耳熟能详的嬴政。
《淮南子》也说:“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另有史籍注释 :“始皇生于赵,故曰赵政”,这话没有毛病,但还不够明白,应改为“始皇生于赵,以赵为氏,故曰赵政”。后来氏演变为姓,以赵为氏和以赵为姓意思是一样的。刘邦建立西汉后,陆贾对他说:“秦任刑法不变,率灭赵氏”。这里的“赵氏”指的是始皇后裔,如果不知始皇以赵为氏,很容易误解被灭的是其他赵氏。所以秦始皇的真名曰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