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三百年前叫江夏的地方,为何后来改名为武汉?

汉武帝在元狩二年(前121年)置江夏郡,治所在西陵(今武汉市新洲区邾城),管辖范围包括今湖北东部大部分地区。武汉在历史上的名称变化非常大,民国十六年(1927年),第一次命名为武汉,后又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1:18:13

首先江夏并不是改名为武汉了,地域上也不等同于武汉。历史上江夏郡管辖的区域其实很大,后几经变迁,越来越小,现在成了武汉的江夏区。

江夏郡是个古郡名,最早设置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属荆州刺史部。 到了西汉末年,江夏郡下辖有十四个县: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轪、鄂、安陆、沙羡、蕲春、鄳、云杜、下雉、钟武。东汉时去掉了襄和钟武两县,增置了平春县、南新市县。

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均设置有江夏郡。魏的江夏郡治所最早在石阳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后迁到上昶城(今湖北省云梦西南)。吴国江夏郡的治所在沙羡(羡念邑音,县治在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吴主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后,立武昌郡,将江夏郡的治所迁到武昌县(今鄂州市)。三国归晋,吴灭亡了,公元280年以后,晋又把原吴国的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并将原魏国的江夏郡治所迁回安陆旧城。

东晋末年,汝南郡流民大量迁徙到涂口(原吴国江夏郡的治所),因此,改江夏县为汝南县。

大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又改汝南县为江夏县,移治所于鄂州城(武昌)。自此,江夏县名就传承下来,一直到清末。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初隶江汉道,1930年后隶湖北省第一专署。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区成立,隶属于大冶专署。后又多次更改专署。到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1995年3月,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