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绩好,初中成绩不一定就会好,只能说,小学为初中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断地去学习和努力。
在我们身边
您好,这个问题比较适合我回答,因为我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经历,可以综合起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认为:小学成绩好的孩子,初中不一定成绩好!
有很多人以为小学学习好,初中也一定会好,因为基础和学习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但现实真的是不一定!
我身边就有许多例子,好多小学学习好的孩子到了初中,特别是到了初二之后,学习一踏糊涂,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也有在小学阶段学习一般般的孩子,到了初中却开始崭露头角,到高中了反而出类拔萃了。
究其原因,就要弄明白影响学习的几个因素。
1、智力因素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人和人之间有天然的差异。有的孩子天生聪明,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反应就是有些慢,对外界事物不敏感。
这两类孩子在小学阶段反差并不明显(当然也有几个特别聪明或特别笨的除外),主要是因为小学的课程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大量的死记硬背,孩子们大多能做得很好,成绩都拉不开;但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之后,课程内容加深加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就开始显现了。
2、主观因素,是孩子学习好的最主要的原因。
很多人讲学习习惯,其实真正的学习习惯就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了这个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
要养成这个习惯可不容易!首先要和孩子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但现实情况这点不容乐观;其次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让孩子早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这点尤其重要;父母和老师要多鼓励,及时地恰如其分地表扬他的优秀表现,给他补充前进的动力。
3、知识储备因素
关于这个因素,很多人有误解:认为知识一定有延续性,小学没有知识基础,中学就跟不上趟了。其实不然,这个知识的延续性没那么强,小学延展到中学的知识要根据学科区别对待:语文想象力、多读书很重要,基础知识没那么重点;数学加减乘除基本概念、乘法口诀、理解力很重要;英语熟读熟背课文就能解决问题了。小学的知识量很少,孩子到了初中反过来再学很简单,原因在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吗。这些不当老师,没有小学初中教学经历的人还真不大明白。在小学阶段过分强调孩子成绩,其作用反而是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总之,小学多读书,多外出开眼界,多运动,多教育孩子懂事,不过分在乎成绩,初中高中成绩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