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申论?申:申述、申辩、说清楚;论:就是论据、进行论证。申论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加于论证。
“申论”一词,在清人编撰的《四库全书御制读史记儒林传》中能找到一一“申而论之”
行测申论,公考的两架马车。
申论,申而论之。申,说现象,说影响,说意义……
论,说方法,说做法,说效果……申论就是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下面这一段是我好多年前归纳总结的,不过依然不过时,就此分享给大家。
1、标题
平时积累一些好的标题,标题是批卷老师第一印象。最好是标题新颖,意味深长,但是绝不能跑题或者太怪,否则容易被毙掉。
申论也就那么些题材:三农,文化传承,城市规划(交通,土地,基础设施,城区等等),污染治理,就业,人口老龄化,能源利用等等。
平时积累一些好的标题,想到的,看到的。如果实在没有思路,那就中规中矩,不偏题。
2、文章结构
第一段。总起,我喜欢用最强音或者当前国家某方面的现实状况(结合材料)当引子。
第二段、第三段。分析问题。一般我分两段,两个方面差不多就说清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历史上,社会关系上,思想道德上,市场经济运作上。重要性,特殊性,国家的努力,什么地方不足。切忌空谈,必须言之有物,说到实处又一言蔽之。
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解决问题。3到4条~每条建议的标题句要对仗工整。
字数必须一样,结构也要一样。 举个例子, “稳市场,提供良好商业氛围。严管控,确保公平竞争环境。促发展,给予便利优惠政策”每句话一段,然后展开谈~每段谈的时候也可以正反举例,如果这样会怎么样,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夹叙夹议,解决问题中带着论证,论证正确性,论证可行性。
第七段、第八段。一段或者两段,点题,总结,迅速结束。
3、时代最强音
我一般用在第一段靠前,或者最后一段结尾,或者都用。无他,瞅着专业,关心国家大事,对政策了如指掌,用的准确了,如果恰好批卷的老师知道,绝对给你跪了。用的要贴切自然,别生拉硬套。
4、字迹
不一定漂亮,一定工整,跟高考语文作文一个要求。
5、尾声
好像没了,剩下的都是细枝末节~用词重在准确,意思掌控不了的词尽量不用,万一被批卷的挑出来个错词,影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