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传命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及长子袁克定、表弟张镇芳交代后事。
徐世昌问及继承人时,袁世凯只说“约法”二字。
有心接班的袁克定急问:金匮石屋?
袁世凯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7 07:51:06

用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话说,袁世凯是一个曹操式的人物,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晚年称帝,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后在郁闷中死去。

袁世凯称帝虽然有自私的想法,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已。当时民主制度在中国不成熟,民主共和的观念就连很多高级官员也不懂。中央政府缺乏权威,税收都收不上来,国家财政困难。

此前国内支持君主立宪的那些人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尤其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也希望能够接班成为皇帝,对帝制非常热衷,甚至不惜制造西方各国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

袁世凯早年为了笼络人心,从对自己的手下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等人说:将来我的位置还不都是你们的,总统和总理的这些位置永远都属于北洋系。

当袁世凯1915年12月称帝后,北洋系的将领就明白自己接不了袁世凯的班了,就开始以民主共和的名义反对帝制。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去世。

在袁世凯去世前,很多人就问他,到底让谁来接班。袁世凯回答道,我死以后你们自己看金匮石屋。当徐世昌等人找出袁世凯的遗书后,发现上边依次写的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祺瑞虽然是袁世凯培养出来的人,但他向来刚愎自用,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共和国的接班人。他担任陆军总长期间,因为次长的人选问题和袁世凯闹翻了。从此两个人就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段祺瑞曾被人称为再造共和的功臣,他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祺瑞就把自己塑造成了共和制度的维护者,自然要遵从中华民国的约法。

约法中规定,总统出现不测,由副总统接任。现在总统袁世凯去世了,按照法律规定,就应该由副总统黎元洪接班。

在这个时候段祺瑞的势力还不能一手遮天,如果他自己站出来争取总统的位置,就会被别人骂成伪君子,违反约法。

正好当时段祺瑞担任了内阁总理。早在孙中山担任大总统的时候,当时计划在中国推行总统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由总统说了算。后来南北议和由袁世凯接替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人又修订了临时约法,把总统制修改成了内阁制,就是说国家大事由内阁总理说了算,总统只有盖章的份儿。

段祺瑞就想利用自己内阁总理的身份来架空总统黎元洪,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黎元洪自然不愿意当傀儡。黎元洪一怒之下罢免了段祺瑞的内阁总理职务,但当时的军队控制在段祺瑞手中。

后来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的时机,再次反对帝制,被人称为三造共和的功臣。这时黎元洪早就躲进了天津租界,不可能再回来了,段祺瑞就顺理成章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实权。

如果袁世凯的帝制没有取消,那么接班人就必定是太子袁克定。传说袁家世代年龄都不超过60岁,袁世凯称帝的这一年已经56岁了,所以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袁克定。但当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他就把它修改了。

在袁世凯临死前几天,徐世昌等人问他到时候怎么办?袁世凯就说约法。意思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去办,前边已经说了,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由副总统来接班,这和美国的制度是一样的。

民国的约法规定:总统和总理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当时段祺瑞在担任内阁总理,除非他辞去内阁总理的职务,才有机会担任总统。但这又与约法的规定不合,很难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系的大佬们经过商议就只有推举黎元洪接替总统职务。袁克定根本不可能进入总统的候选名单,他是最没有机会的。后来徐世昌曾经担任过总统职务,最有权势的段祺瑞担任过很长时间的内阁总理,但一直没有担任过总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