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早年间农村里诈尸的故事。
在村里,有个杀猪的老头,人五短三粗,但是比较精壮,杀了一辈子猪,60出头了,眼不花,耳不聋,三百来斤的猪,出栏、怼刀、褪毛、分割,一个人就全对付了,不用第
诈尸确实存在,但却没人们传说的那么恐怖。
关于“诈尸”,无论哪里,无论是谁,总会听到过这样的故事或是传说。老家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死去的亲人一定要守着,避免猫等动物经过,以免引起诈尸。
之前做新闻,对一个新闻印象很深。巴西的一个小男孩因病去世,在他的葬礼上,男孩却突然从棺材中做了起来,并对爸爸说“爸爸,我好渴,给我点水喝”。家人连忙给他喂水。孩子喝完水,便倒下睡着一般,奇迹再也没有重现。
这种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人的死亡,可以说一个快速的变化,但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生物意义上,它可以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床死亡,另一种说法叫做假死。这时候,通过一般的手段,已经检测不到心跳、呼吸、反射等。但尽管它听不见、感觉不到,但在生物学意义上,它还没有死亡。它的脑部可能还有活动,组织细胞仍然富有活力,他仍有复生的可能,只是可能性很小。
这一般发生在失血、触电、溺水等休克情形下,这时,如果肌体收到某种刺激,便会在条件性反射下,做出抽搐、面部表情变化、肢体活动,甚至是坐起的夸张动作。
只有当脑死亡时,人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死亡。
即便真正死亡后,人体在火化时,也可能因为身体的失水等原因,肌肉和骨骼会变形,收缩,给人一种“尸体很痛苦”的感觉,并被人传说为“诈尸”。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本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