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美国NBA当时的二流弱队华盛顿子弹队带着外交使命礼仪性访华,和中国当时最强队八一队彬彬有礼地打了一场,结果输了不到20分,当时中国篮球界受此鼓励信心爆棚。但翌年回访
1979年美国NBA当时的二流弱队华盛顿子弹队带着外交使命礼仪性访华,和中国当时最强队八一队彬彬有礼地打了一场,结果输了不到20分,当时中国篮球界受此鼓励信心爆棚。但翌年回访和人家同场训练后一下知道了差距,回来就不说大话了。我一个亲戚但是作为客串翻译跟队,据他说,子弹队的体能师私下说“这支中国队不错,但只有一个队员可以在NBA正赛上场两分钟”,他指的是当时队里年轻选手黄云龙,其实我那时候一直不喜欢这位大哥的打法,觉得他打球独,有点懒,但我听过好几个和NBA有关的当时见证人都说他那次回访表现最好,很显然,我那会和大多数普通中国球迷一样,“篮球脑补”也落后于NBA很多。
到了1982年初,中国篮球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和美式篮球真刀真枪全方位干一场的机会:当年世锦赛前八、打法带有浓厚NBA风格的波多黎各队来访,从北到南先后和中国国家队、北京队、上海队、八一队、江苏队、广东队……等打了很多场手下不留情的友谊赛(有极个别主力没来),结果除了在江苏因为打法相克败了两场,包括国家队、八一队都惨败给对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打法相克(但当时江苏队的打法和中国国家队又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连亚洲都出不去)的江苏队把这两场胜利吹了几十年,买票看了第一场的我至今记得那个日子——1982年2月10日。
如今的中国男篮差不多在亚洲就是当时的地位(当时是发挥好了能夺冠,发挥正常是前三名,没有打赢韩国和菲律宾的绝对把握),而和NBA及国际篮球的差距也差不多(84年洛杉矶奥运中国能赢没有职业选手参赛的法国,而现在欧洲职业篮球发展起来后,中国想赢任何一个欧洲强队都不容易了),辽宁队是典型的后卫核心打法,这种打法在同样打小球、快球的NBA可以说被克制得死去活来,人家淘汰不用的外援在CBA也能杀四方,在辽宁也能让某些“当然核心”如坐针毡,自家的球队护犊子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拜托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
中国篮球和世界水平最接近的是三大中锋时代,且那个时代也只是5号位、充其量4/5号位和世界水平接近,而在越来越重要的1号位上差距最大,如今我们的“强项”居然变成了1号位,而这个“强项”离国际水平的差距即便不说更大,至少没有变得更小,这样的球队还是关起门来窝里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