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

谢邀请!
春节,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东汉的文献。文献中的春节与现在汉族过春节的春节意思不同。《后汉书,杨震传》有:”冬无宿霜,春节未雨,白僚焦心。”其中的春节指春季。
春节作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21:55:50

“新年”一词,现在比较容易混淆,有人认为说的是公历1月1日,也有人坚持认为是农历正月初一,而现在很多单位在春节期间挂出的横幅都是“欢度春节”或“新春快乐”,而不是“新年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春节、立春、正月初一、元日、元旦、新年,这些日子是否一样?

一、新年:

由于我国现在实行两种不同的历法,所以“新年”就有了两种含义,按照公历,1月1日是新一年的开始,但按照农历,正月初一才是新一年的开始,中国古代都是使用农历,自民国之后才采用公历。

二、元旦:

元,就是初始,旦就是日,“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之日”。在古代,“元旦”都是指正月初一,也称为“元日”、“元正”、“元春”、“新正”、“岁首”等,民国开始使用公历,有人开始将1月1日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历,从此“元旦”就不再指正月初一了。

三、春节:

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虽未曾正式公布,但“春节”一词逐渐流传开来。

四、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可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所以在上古时代也曾以“立春”为岁首,由于“立春”是依照阳历推算的,而“正月初一”依照阴历,所以“立春”与“正月初一”很少是同一日。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历,既有“正月初一”,也有“立春”,既能反映月相变化,也能反映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所以对人们的生活更有指导意义,客观来说,比公历更有用。

关于“春节”相关的这些日子,不知您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