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为什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若真是独尊儒术,就不可能集全国之财力,武力,将帅之力,灭匈奴,保家境。儒家思想一直是秦之前的主流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與论由公开转向隐蔽。西汉前期,朝廷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7:58:35

儒家思想一直是秦之前的主流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與论由公开转向隐蔽。西汉前期,朝廷承认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指导政治的却是黄老刑名之学,儒生与黄老刑名学者经常发生争论。加之这一时期朝廷与诸王国并立,各学派士人游诸王国求禄,助国王反抗朝廷。汉景帝灭七国后,全国政治统一了。汉武帝继任帝位后,急需实行学术统一。于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应运而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正式形成。

董仲舒是汉景帝时的博士。汉武帝时,他将儒家的“天人合一\"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论,肯定“天\"有意志,自然界万物都是“天\"有意识安排的,社会上的人事是“上天\"意志的体现。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就为“君权神授\"找到了理论根据,将神权与君权沟通起来。

董仲舒将孔孟的君、臣、父、子的宗法等级观念发展为“三纲\"、“五常\"的封建教条。“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用以规范封建等级秩序和道德。

公元前134年,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汉武帝罢黜儒家以外的博士,设立太学和五经博士官。儒家正式列入官学,逐步发展成统治集团的正统思想。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