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颜回如果不是因为英年早夭,他可能会成为超越孔子的,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一般认为,孔子儒雅温和,这样的老师对待学生一定是和风细雨,实际上,孔子脾气很大,生气的时候经常会
颜回与子路,都是孔门最具鲜明特性之人,颜回与世无争,子路忠肝侠胆。正如你所说,孔子特别喜欢颜回,赞叹颜回;而对子路,骂之颇多。
莫非孔子也像常人一样,意气用事,对所喜者赞,厌者恶?答案肯定不是这样。孔子是圣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心中只有爱。因此,赞颜回是爱,骂子路也是爱。
我们试举几例,看看孔子是怎样称赞颜回的。
<孔子家语>记有这么一件事,孔子厄于陈、蔡,七天没有吃。子贡以所宅货,潜出包围,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颜回与子路在屋檐下做饭,子贡看见颜回取了一撮饭放入口中,以为颜回偷吃,很不高兴。入内问老师:\"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答:\"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又说\"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答:\"然。\"子贡便把自己所看到的告诉孔子。孔子说:\"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便把颜回叫来,问道:\"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颜回回答说:\"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说:\"然乎,吾也食之。\"孔子看着两三个弟子说:\"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这两三个学生,由这个事,很佩服颜回。
饭中掉入灰尘,不管它,饭不干净;丢了,又可惜。所以,自己把污饭吃了。这种心,是什么心呢?
在<论语>中,孔子赞颜回的话甚多。
<为政篇第二>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于发,回也不愚。\"赞回大智若愚。
<公冶长篇第五>说:\"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赞己不如回。
<雍也篇第六>说:\"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也,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赞颜回好学,无人可及。
<雍也篇第六>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赞颜回心仁。
<雍也篇第六>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赞颜回贫而能乐。
论语中赞颜回的句子很多,举这几例足以知晓回之为人如何。
子路这个人,就不同于颜回,他伉直、勇武、刚烈。
子路拜孔子为师的过程,是把他折伏后才拜师的。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汝何好乐?\"子路回答说:\"好长剑。\"孔子说:\"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于学问,岂可及之。\"子路说:\"学岂益哉也?\"孔子说:\"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说:\"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说:\"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说道:\"敬而受教。\"
我们再看看,孔子是怎样骂子路的。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孔子说:\"野哉,由也!君子以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骂子路野蛮、粗鲁。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咒子路不得好死。
<论语子罕篇第九>孔子说:\"久矣哉,由之行诈也。\"骂子路欺诈行为干得太久了。
<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骂子路不懂而乱说。
同样,论语中骂子路的还有不少,有这几条也够惨了。是不是子路真的如此不济?非也。孔子对他的评价是: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
孔子的赞与骂,常人是学不得的,因为孔子知人,而常人不知人。颜回,怎么捧他,其心安然,不会有丝毫得意。子路,不把他骂惨,他会把自己害得更惨。其中之缘由为:
颜回是得道之人,<述而不作篇>说:\"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之舍之,指的是道。颜回死,孔子悲恸而哭,叹道:\"今也则亡\",也是指道。古人说:\"颜子没,而圣学亡。\"就是这个道理。证道之人,没有我,毁誉焉能牵动。怎么赞他,也不飘飘然。
而子路不同,他的性子傲慢、耿直、刚烈、豪爽、勇武、果敢,这种特质,老师要是夸他,他会更加极端。孔子说他不得好死,不是恶口,是知道他的结局如此,孔子曾预言:\"子路死矣,高柴来矣\"。高柴也是孔子的弟子,为人忠厚。他们同在卫国做官,卫国发生政变时,辄逃奔鲁国,高柴急忙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子路拒绝了他的劝阻,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凜然气节,参与了其中的斗争。在劝逼蒉聩诛杀孔俚时,被人击断冠缨。他临危不惧,慷慨说道:\"君子死而冠不免\",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被砍成肉酱。
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德才都是了不起的,不能因为孔子的骂,产生任何不好的想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应当把孔子、颜回、子路等的示现,是为了我们这些罪障众生,把自己摆进书中去,颜回的好,自己学,子路的缺点就是自己的缺点,孔子骂的是自己。这样读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才是真会读书。不然,是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