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死后的几位北魏君主逐步进行汉化改革,很多鲜卑人(半游牧、半农耕)由游牧转化为农耕,到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全面的汉化改革,汉人和鲜卑人之间的族群逐步融合,反
北魏的鲜卑汉化呢,得提两件事
第一个是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
490年,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命令北魏全面推进汉化进程
比如说移风易俗,废除鲜卑服装改穿汉服,废除鲜卑语言改说汉语,废除鲜卑古姓改换汉姓,还有大力倡导两族通婚等等,即便他自己,都把拓跋姓改成了元……
为了推进汉化,这孝文帝都把国都迁到了中原腹地洛阳
可能大家认为,在如此烈度的汉化进程下,北魏汉化那是深入人心。然而不是这样,有支持,也有反对,支持者也就罢了,反对的臣子们怨声载道,毕竟北魏是鲜卑政权,皇城脚下那是没办法,但远离皇城的边疆地区,汉化进程推进的并不是那么顺当……
汉化确实有利于北魏统治,但移风易俗不是那么容易,其实从北魏建国时道武帝拓跋珪那时候起,历代帝王都在实行汉化,比如引进汉官,推广太学,离散部落编户齐民等
到孝文帝时,全面汉化有基础,但孝文帝的步子迈的有些大,就这样,这矛盾越积越多……
第二个是尔朱荣搞的河阴之变
孝文帝还在的时候,这矛盾以孝文帝才情手腕,或者可以解决,但孝文帝早死,他只活了32岁。继任帝王也不错,但也是少年继位,等英年可以大展宏图时期,和他父亲一样,早逝……加之北魏重心南移,中枢和地方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矛盾啊,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积越深
终于,在525年前后,趁着北魏北方大敌柔然入侵,负责北方防线的六大军镇全部造反了。史书上叫六镇起义,其实反汉化是根源之一
在这次起义中,北魏兴起一个叫尔朱荣的战将,这个人南征北战,把六镇义军尽数击败收拢,从而成为北魏权臣,这义军里面就有后期赫赫有名的宇文泰以及高欢……
528年某天,尔朱荣以祭天为名,要求北魏皇族和文武百官到河阴集合不得缺席,等王公大臣们到齐之后,尔朱荣派兵纵骑杀戮,当时支持汉化的鲜卑官员以及北魏皇室,还有汉家的世家大族,被诛杀两千余人……
此后,北地进入了反汉化时代……
比如说,后期宇文泰下令,该汉姓的鲜卑尽数恢复老姓,赐汉以鲜卑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