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比较纠结,因为中原从来就是一个历史性名词,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所指的地区范围也不一样。
简单说来,随着中华民族不断扩张和民族融合,将周边的区域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中
“原”本义是原本的意思,后来分化出了“源”字来代替,而“原”则取代了“邍”原野的意思。“邍”的本义就是高平之野,而“中”是中央、中点的意思。所以“中原”就是指中央的原野。“中原”的来历应该可以上溯到商代。商代以自己为天下的中心,号称“中商”;四周的方国也被冠以四方的称呼,比如周王就被册封为“西伯”。商朝统治的腹地在今天河南省一带,而周国当时在今天陕西省一带。
之后周武王灭商,称自己要“宅兹中国”,也就是说要在“中国”安家,后来就修建了洛阳城。同时把山东江苏一带的异族称为东国、把安徽湖北一带的异族称为南国,可见当时的“中国”还是今天的河南省一带,被视为天下的中心。不过后来“中国”逐渐和“华夏”等同,成为一个政治文化共同体概念。之后也就有了“中原”的地理性称呼,比如《左传》中晋文公就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也就是退避三舍的出处了。可见中商——中国——中原的地理含义是一脉相承的。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