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问题。华为成功话题过大,我只说华为与技术相关的几个点,谈不上复制,因为历史不会重演,精髓不能学到。
华为技术驱动难以做到。华为高速增长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技术,二是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成功话题过大,我只说华为与技术相关的几个点,谈不上复制,因为历史不会重演,精髓不能学到。
华为技术驱动难以做到。华为高速增长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组织,两者很好融合,体现为研发投入、人才激励、基础研究等外在形式。华为的利润很薄,但近几年研发投入占收入15%、占全国研发总投入约5%,华为投入中至少有30%用于基础研发,谁能做到?要知道,我国基础研发投入占比只有5.5%,远低于美国17.2%、法国25%。投入不一定会有关键技术,但不投入肯定缺乏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不足就只能深度依赖别国,鸿蒙系统、方舟编译器、海思芯片,都是技术自立的成果。道理很简单,不是华为创造出来的,但华为做到了。华为善抓机遇难以做到。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合作,拓展了自己的平台。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华为迅速进入进入罗斯市场,并借机会拓展他国市场,为华为市场全球化、集聚全球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21世纪初,经济危机之后回暖,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百废待兴,华为抓住这个关键机遇,抢占了大量的欧美市场,与国外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2005年,华为国外业绩已经优于国内。那个年代,中国还是世界最大加工地,前沿技术更是不值一提,而华为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输出技术,攻城掠地。华为的价值观很难做到。第一,华为以知识资本为根本,任正非得意之处,就在于华为的科学家能时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再进一步转化为资本和效益。第二,任正非给华为带来了黑白兼容,也就是常说的灰度。尽管遇到美国技术封锁,任正非仍然不排斥美国技术,对苹果公司赞赏有加。在技术封锁的危机中,看到了国产手机的优势市场优势、建立生态的潜力。第三,华为专注于通过产品和技术获得品牌口碑、商业成功,而不是迷信于市场营销、一味追求性价比,“技工贸”思维也很难做到。欢迎关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