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的14名首领全是中国人,为什么现在的人宁愿相信倭寇都是日本人呢?

明代的时候官员奏报“倭寇东南”,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描述,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用意。
作为明朝地方官员,地方遭受劫掠,有本地人也有外夷(不谈人数比例),你是愿意说上下失德,以致官逼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16:56:07

“倭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情况也有点像现代的美墨边境,那一小撮武装贩毒者、走私者、人贩子可能是无恶不作之徒,他们“必须”是“别有用心”,当然主要是把心思放在生意上。但他们裹挟的,或者是美国南部边境原有的拉丁人,或者是墨西哥北部边境的老百姓,他们这一群体数量更多,但角色定位就是打酱油的“不明真相者”,他们这帮小跟班才是恶势力的主力军。

美国为什么这么招这些非法生意?

没办法,太富裕了。

明王朝为什么也老是招人惦记,道理同样如此。

那时候的日本处于战国时期,太穷太乱,大家也需要到中国东南沿海有钱人居住的圣地讨个生活,绝大多数入侵都不是有组织的国家行为,只是一帮流氓无产者、失意落魄的武士、两国沿海的贫苦渔民,做走私生意的贩子。

说穿了,他们的主要力量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跟着沿海各帮黑社会堂口老大混饭吃,这些黑老大往往不是外来户,都是本地出产的地头蛇。

但明朝的地方官向上级打报告时,肯定不能说是本土产生的治安问题,虽然即便是本土产生的,其实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是明王朝没有给这帮亡命者们给一条通商的活路,政策不允许,有了饭吃谁也不愿意刀头舔血。这是国家的政策问题,跟地方上关系不大。

但地方官仍然不敢说实话,说了实话就相当于质疑国家政策,结果就不是个人引咎辞职的问题了。

要是如实汇报说是本乡本土的黄老二林老三他们几个黑老大在搞事情,那属于自己这地方官玩忽职守,无法完成保境安民的分内职责,至少也会被判定是“不作为”,乌纱帽不保。

那就向上报告是“倭寇”好了,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所以我们逮不到),武艺高强(所以我们剿不动),造成了本地的恶性案件频发(破不了的案子全部可以推到他们身上)。

报告打上去,这些地方官就可以在家里开开心心地数黄老二林老三孝敬他们的银子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