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一招鲜吃遍天”的歌手并不在少数,这些人从出道到现在数十年过去了,结果来来回回为人熟知的就一首歌,很多人都说这些歌手在“混饭吃”。
李谷一
提起李谷一老师,虽然她在
这种一首歌打遍天下的歌手大部分出自大陆乐坛!主要原因就是晚会多。
一台大型晚会,有很多节目组成,不可能一两个艺人包打天下!这就给了大家雨露均沾的机会,你只要上台唱一两首自己最擅长的主打歌就足以养活自己。
像春晚这样的综合性晚会不可能全部唱歌跳舞,还有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不过也有专门的音乐晚会,例如《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等。
这些一首歌包打天下的歌手也分几个历史时期:
1、90年代初
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娱乐业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时广州有许多音像公司,学习港台经验,签约歌手包装制作唱片,迅速成为中国流行乐坛的中心。
不过鉴于创作能力的不足,很多歌手虽然出了唱片,但是真正红起来的只有一首。
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
光头李进:《你在他乡还好吗》
甘萍:《大哥,你好吗?》
林萍:《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韩晓:《我想去桂林》
……
有些歌手除了主打歌,也开发了另一首,但也仅此而已,没有后续第三、四……首形成矩阵。
林依轮:《爱情鸟》+《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李春波:《小芳》+《一封家书》
……
除了广州乐坛,全国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戴军的《阿莲》。
此外还有:
孙浩:《中华民谣》
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张楚:《姐姐》
……
真正能够形成歌曲体系的,恐怕只有毛宁、杨钰莹以及唐朝、黑豹乐队!
2、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技术成熟后,音视频作品有了更加便捷、低廉的传播途径!许多草根作品有机会展现出来。
然而大部分歌手还是一歌吃天下!
香香:《猪之歌》
杨臣刚:《老鼠爱大米》
……
庞龙倒是写了很多歌,不过真正火起来的也就两首:《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
3、单曲时代
90年代歌手们还以出专辑为主业!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创作能力枯竭,一次性写出十首八首新歌,集中在一张专辑内发行,难度越来越大。
为了增加曝光度,缩短发行周期,EP开始出现;再后来更加灵活单曲也出现了。
然而换汤不换药,大部分歌手还是‘’一波流‘’!
曲婉婷:《我的歌声里》
黄龄:《high歌》
……
4、港台歌手
早期的港台歌手是以发行唱片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只有先把歌唱好了、唱片热销了,才谈得上演唱会、代言等衍生收入。因此一般一张新唱片都会有不少歌曲脱颖而出,甚少一波流歌手。
不过还是有例外!
——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
这首歌是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能够走红完全就是因为电视剧的热播。
单纯以一首歌三要素词曲唱来衡量,这首歌比较平庸!作词有些新意,作曲中规中矩,词曲部分还行。可惜演唱者声线嘶哑,并不好听!
除了这首,再也想不起来黄安有什么其他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