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雄唐盛汉,都是名将倍出的时代。
在夜狼的心中,大唐十大名将分别是:
第一位:李靖
这是几乎没有任何争议的排名,李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大唐第一战神,盖因无论是大唐的开国统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30 04:34:16

唐朝将星灿烂,军功无匹,候选者太多,只选十名实在是太难了,唐初没有灭过国的,唐中没有平叛杀贼扭转乾坤的,都不好意思收进来。

唐中期以后要么是内战要么是农民军没有什么耀眼的大战,集体舍弃。

第十名,刘仁轨

刘仁轨、李孝恭、高骈、李嗣业、王忠嗣、李愬,该选谁?

说实话迟疑了很长时间!

李孝恭宗室三名将之一,凌烟阁功臣榜眼;高骈收安南揍南诏,威名赫赫;李嗣业香积寺之战,陌刀下血流成河,砍的可都是安史叛军的精锐;王忠嗣桑干河边三战三捷,契丹人跪地求饶,“忠嗣不死,禄山不反”;李愬雪夜入蔡州,计谋与胆略的名篇,耳熟能详。

放弃谁都不忍心啊!

算了吧,我还是选白江口之战!

因为这一战,让日本人老实了一千年。

但是那个时候的日本人,无兵略无计谋无勇气,实在是三无战五渣,刘仁轨的一万唐军打四万日军外加一些百济民兵,实在是有点……胜之不武!

再说,刘仁轨本来不是一名武将,年满六十岁才第一次上战场!

先是县丞、县令、给事中,在文官职位上打熬了几十年,因“毕正义案”贬为青州刺史。苏定方征百济,青州是大后方,他负责后勤供应,这才和军事扯上了关系。

因后勤船队在海上失事,他被唐高宗扒去官服贬为平民,白身随军,来到了半岛前线。

苏定方灭了百济之后撤军,新任命的唐朝驻军将领病死,这才轮到他掌军,这个时候刘仁轨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年满六十的老头子了。

然后就是日本人来了,被他逮住一顿暴揍,成名!

选中他,完全是因为白江口这个名字。

第九名,侯君集

侯君集战例不多,同其他入榜将领比起来有点少,这也许和他壮年被杀有关系。

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的就两件,灭吐谷浑之战和灭高昌之战,这样的战绩在唐朝并不是十分突出。

选他入榜,除了上述两次灭国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他对军事和政治的理解。

高昌之战,唐军在跨越千里沙漠之后,高昌国王麹文泰惊吓而死,军中参谋劝侯君集趁机偷袭高昌,可一战而下。

这要换了其他将领,比如高仙芝之辈,肯定这么做了。

但侯君集认为,唐军这次是奉辞罚罪,不应该偷偷摸摸搞偷袭那一套,而应该列堂堂之阵,祭煌煌之师,大张旗鼓地讨伐不臣!

于是他下令军中敲锣打鼓,列队而进。

这一仗,打得西域诸胡心服口服!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侯君集在这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第八名,裴行俭

裴行俭是苏定方的关门大弟子,苏定方就收了这么一个徒弟。

裴行俭文武双全,上马能擒贼,下马能写字(书法家)。出身名门,“河东裴氏”,在他眼里,功名利禄尘与土,擒王杀将等闲事。

他打仗如写字一般,行云流水,不经意间目标已经达成,敌人已灰飞烟灭!

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就任波斯都督,擒西突厥阿史那都支,黑山之战(今包头)擒北突厥阿史那伏念,都是如此。

没有其他战将所必须面对的刀矢交加、冲锋陷阵。

善战者伏于九天之上,战场上的一切他都了然于胸,胜利信手拈来!

裴行俭就是这样一位善战者。

第七名,高仙芝

这个怛罗斯的败将!

选中他,是因为他神奇的山地作战和分兵合击。

先说分兵合击。

在古代,由于通讯手段和地图定位的落后,千里之外的分兵合击很少能够成功。比如名将李广,就曾失期很多次。

但高仙芝却能确保自己和部下次次成功,不得不佩服他的缜密!

三路合击连云堡(今瓦罕走廊西口,阿富汗境内),堪称典范。

连云堡遗迹

高仙芝约定三路大军7月13日辰时(九点)抵达连云堡下并同时发起进攻。而三路大军的出发点都在千里之外,需要翻越高山峡谷的帕米尔高原!

他们竟然做到了!

再说山地作战。

高仙芝被吐蕃和大食的历史学家誉为“山地之王”。

小勃律(今克什米尔东北,首府孽多城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大勃律(今克什米尔中部)是锲在吐蕃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两根钉子,高仙芝将其牢牢控制在唐人手中,使唐朝在中亚三国争霸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大小勃律之战,高仙芝的一万唐军让十几万吐蕃军和数万大食军吃尽苦头,山地战打得十分出彩!

印象中,唐骑纵横草原,长槊林立,陌刀霍霍,高仙芝的山地作战,是其中的一抹异彩,使唐军的形象更加饱满。

这是选中他的主要原因。

第六名,李光弼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临淮郡王李光弼被誉为“中兴以来军功第一”,就足以说明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战绩。

太原之战,河阳之战,相州之战,常山之战……,太多了,就不一一赘述。

李光弼死前封王,死后谥号“武穆”,唐朝人早已替我们后人先行将他入榜!

第五名,郭子仪

“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什么是国之柱石?郭子仪就是。

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克复两京,只身退回纥,抵御吐蕃……

一人安则天下安。

郭令公必须入榜!

第四名,李勣

李勣的一生,出将入相,“国之干城”用在他身上,再也合适不过。

义哭单雄信,收李密骸骨,不知感动了多少国人!

中原、江南、漠北、辽东,足迹遍布。

战突厥,灭薛延陀,平高丽,和李靖是名副其实的“帝国双璧”,军功极多。

之所以仅仅将他排名第四没有更进一步,是因为总感觉李勣打仗,和他为人一样,有点缩手缩脚!

“未虑胜,先虑败”,固然好,但总感觉不够酣畅淋漓。

“此为陛下家事,何须问外臣!”他对唐高宗说的这句话,使得王夫之直接将他归入奸臣之列!

他打仗,中规中矩,善于以石击卵,险路坚决不走,有风险的仗坚决不打,很是无趣。

太宗伐高句丽,李勣是主帅,坚持顿兵于坚城安市之下,导致全军无功,不得不撤退。

所以,个人认为李勣排名第四比较合适,不能再高了。

第三名,薛仁贵

驻跸山大战,一名白袍战将直突高句丽大阵,斩将挑级而还,唐军大振!

看薛仁贵打仗,如喝一口烈酒,瞬间上头,血脉贲张。

勇、猛、忍、智,不愧一代名将。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大开大合,酣畅淋漓。

坑九姓铁勒降卒十万,前期一直困扰唐朝的铁勒诸部从此再不为患,大雷霆方是大慈悲,薛仁贵不慕虚名,很懂!

虽有大非川之败,名将饮恨,但谁会过多地求疵呢?

这样的将领,喜欢!

抬他入三甲!

第二名,李靖

李靖的排名一般都是唐将第一,从军略、军功来看,李靖当然当得起这个第一。

李卫公兵法,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

灭萧梁,破辅公佑,灭东突厥,平吐谷浑……

战绩不用多说!

三千铁骑大杀四方,灭东突厥这样一个大国,光这一项,谁人能比?

不过,也许是开边第一批人的原因,战场距离本土都不太远,有内线作战的嫌疑。

所以委屈他一下,屈居亚军。

第一名,苏定方

“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擒一主,在其他朝代就是泼天大功,他竟然弄了三个回来,还都是万里之外的国主!

苏定方将唐朝的疆域向西开拓至咸海,直抵波斯,向东开拓到百济,朝鲜半岛南端,他的足迹纵横远超两万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的地图,东西两端都有苏定方的功劳。

曳咥河之战(今额尔齐斯),苏定方九千人大破西突厥十万大军,生擒阿史那贺鲁。

平葱岭,行军路上竟然顺手灭了吐蕃八万大军,杀了吐蕃国相。到了叶叶水(今中亚锡尔河),吓得葱岭国君都曼自缚投营请罪。

跨海越洋,灭百济,将国王扶余义隆擒到洛阳城门之下献俘。

苏定方打仗,就如同巴西足球,时而长传,狂飙万里;时而短捣,脚脚心惊;时而角球,角度刁钻;时而定位球,一炮轰门!

哎,我大唐雄风啊,何日再来!

看他作战,真真切切是一种极度舒适的享受!

战阵变化多端,计谋层出不穷。战争在他手里,变成了一门艺术。

所以,唐将中,苏定方必须第一!

综上,个人认为唐朝十大名将排名如下:

苏定方,李靖,薛仁贵,李勣,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裴行俭,侯君集,刘仁轨。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