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就是个伪命题。
项羽常胜没错,刘邦屡败不假!但要说刘邦只赢一次扭转乾坤,就太扯了。
这不是黑帮火拼,按撂倒人头数论输赢。
这是战争,除了看表面兵力损耗,更要看战争中各方
首先这就是个伪命题。
项羽常胜没错,刘邦屡败不假!但要说刘邦只赢一次扭转乾坤,就太扯了。
这不是黑帮火拼,按撂倒人头数论输赢。
这是战争,除了看表面兵力损耗,更要看战争中各方实质收益是什么?即使输了,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来看看刘邦和项羽在PK中各自表现:
一、战前准备:
刘邦:“平定三秦”,把关中收入囊中,作为夺取天下的跳板。
刘邦在之后的作战中,被项羽赶得像鸭子似的到处乱窜,但最后总能奇迹般死灰复燃。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肥沃富饶的关中作大后方。
项羽:忙着和齐国田荣干仗,还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惹毛了齐人,久攻不下。
看到了吧,一出场,两人高下立现。
一个谁不服就打谁的街头霸王。
一个不声不响抢占革命根据地的老油条。
说白了,项羽只想做个偏安一隅的诸侯,刘邦才有鲸吞天下之志。
二、彭城之战
公元前205年。
刘邦:5路诸侯合兵56万,先端了项羽老窝—彭城。
项羽:3万人回援,暴揍刘邦,杀死汉兵10万,淹死汉兵10万。
刘邦逃到荥阳,反楚联盟瓦解。
表面看:项羽完胜,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
但跑路中的刘邦集团很快总结经验,制定出精准无误的战略方针,为未来的战争发展指认了正确方向。
张良下邑之谋:策反英布,重用韩信,拉拢彭越。这几大力量也成为日后垓下之战击败项羽的主力。
韩愈对楚战略包围: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三、荥阳拉锯战
公元前204年。
项羽:围困荥阳并侵夺刘邦运粮甬道,刘邦眼看又要完蛋。
刘邦:赶紧给项羽装孙子,求放过。背地里离间项羽和范增,迫使范增离开项羽队伍。
陈平让纪信假扮刘邦诈降,刘邦趁机跑路。
四、对峙广武
游击队长彭越在后方不断骚扰项羽,断其粮道。
刘邦趁机夺下成皋,斩杀项羽大将曹咎。
韩信于河北破齐,斩杀项羽大将龙且。
按之前制定的战略,完成对楚军的迂回包围。
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败势难回。
公元前203年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五、垓下之战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建议,背后捅项羽刀子,结果在固陵被项羽痛扁。
刘邦画了一张大饼把韩信、彭越、英布笼络过来一起组队。
公元前202年,各路汉军70万一起把楚军10万围在垓下,楚军全军覆没,项羽自刎。
总结:
第一战场:项羽打的刘邦满世界跑路,看似占了上风,实则从未伤其根本。
第二战场:刘邦策反了英布,离间了范增,联合了彭越,平定了燕赵齐,各路大军相互配合,一步步缩小包围圈,最终让霸王再无用武之地。
反观项羽,没有长期的规划和清晰的目标,只知道像无头苍蝇一样,一路追着刘邦死磕。
论一时之输赢,用战术就可以达到!
“争一世之雌雄”,就需要从全局去规划,这就是战略!
战略正确,纵然战术失败了一百次,最终还是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