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论语·里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不要不出远门,如果有必要出远门的时候,要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
在父母都还在的时候
父母在不远游。
这些年喜欢游山玩水,特别迷恋江南的如诗如画……所以结婚后基本每年都要出去的我,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在不远游”背后的深远意义。
只以为父母尚不算年老一切安好,出去游玩,放逐自我,休养身心很有必要。
然而作为一名资深独生子女,在送走前半生,迈进不惑之年这道门槛时,我却再也轻松不起来。
父母已经越来越迈向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行列,他们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强悍和独立。
从她们每天关切的眼神和渴望我们按时回家的电话里;从他们每天不辞劳苦准备的一饭一粥里;每一次见面时的叮嘱和唠叨里……藏着的都是父母对我的深深爱和期盼。
当父母身体没有从前硬朗,小病小痛变成家常便饭,床头柜总是摆满保健品和药品时,我感觉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我的陪伴和抚慰,他们的晚年太孤单太冷清……
当父母看到别人家儿女成群隔三差五回家探望或者跟父母住在一起时,父母流露出的羡慕眼神。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我们,而晚年图的是什么呢?为谁辛苦为谁甜,说到底,都是为了我们!
我们是父母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和深深的眷念,每天哪怕多看一眼多陪一刻,对父母也是极大的安慰。
当父母遇到力所不及的烦恼事需要我们时,我更感觉到不能离父母太远太久。
生命是一种循环,老年时的父母其实也像回归了我们的孩童时代,变得对儿女依赖,变得弱小,变得渴望儿女在身边……
一家子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里唱得那样……
我很庆幸,我的工作就在本地,小家庭也在本地,可以天天见到父母可以经常陪伴父母……
每次看朱自清的《匆匆》和《背影》,我都感觉自己亏欠父母太多太多……听到那首《时间都去哪了》更是潸然泪下。
听闻世上最让人悲伤后悔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其那时再后悔不如幡然醒悟,趁父母还未老去,趁自己有能力报答父母,多陪伴多关心多抚慰。
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何况于人!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耐心地呵护陪伴栽培我们。
总而言之,父母在不远游,既是古训,也是至理名言。因为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哪怕我们到了八十岁,只要父母健在,我们依然可以撒娇依然可以享受被人宠。
父母是我们的亲人和恩人,孝顺父母也是我们一辈子最重要的事。